天天看点

宋朝的高薪养廉政策,为何最终失败了?深度解析政策失败的原因

宋朝的高薪养廉政策,为何最终失败了?深度解析政策失败的原因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句话出自宋朝的第3位皇帝,也就是宋真宗赵恒。这位皇帝在位时期倡导使用更高的薪水和俸禄来更加厚待那些在朝廷和地方做官的人,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响应赵匡胤重文轻武的政治方针,另一方面就是希望能够通过更高的薪水来避免官员尸位素餐或者是腐败的问题。因为在宋真宗的眼里,仓里实而知礼节,如果薪水和俸禄足够优厚,官员就不会产生贪婪之心去做腐败的事情,可是这个大政方针从根本上遭到了挫败,这也成为北宋政治探索的一个重要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问题的症结究竟是什么,以及这样的方式为何不能养官。

宋朝的高薪养廉政策,为何最终失败了?深度解析政策失败的原因

一、站在皇帝的角度分析问题

养官的社会背景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样政策的时代背景,那就是在997年,赵恒担任皇帝正式登上皇位,在他刚刚当政的几年当中,他非常勤恳。而且对于朝廷当中的大小事宜,势必躬亲。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大有作为,为国家做出一定的贡献,他降低了农民的赋税,而且让每一个地方官员都定期来到京城朝廷当中述职。这样的政策使得国家政治趋于平稳,人民生活得到大的改观。也正是这样安定的政治局势,使得国家能够相对平稳和平的韬光养晦走向繁荣的道路。

在当时经济上手工业商业纺织业造纸术大规模应用普及,而且工商业阶级开始兴盛,很多著名的商业城市也登上了历史舞台。因为合理的农业灌溉技术以及大规模建设的水利工程,农业产量也大大增加,这样良好而清明的社会状态,被后世称之为咸平之治。

科举制度走偏

而对于宋真宗本人,正如他在他的励志学篇的著作当中提到的那样,他十分注重文人阶层的建树。更是将读书作为一件毕生的追求,他鼓励很多下层人民百姓发奋立志读书,然后通过科举来获得自己施展抱负的机会。因此他在官僚体制方面大规模提升官员的薪水,他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鼓励下层人民,从而让更多的人发奋立志,但是最后这样的政策却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原因也多种多样,如果我们简单分析,无外乎以下几点。

二、何人之罪过

寒门学子读书的目的变质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在宋真宗下达指令之后,官员的薪水确实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当时的包青天包拯虽然以清官和公正自封,但是他的俸禄确实高于其他的朝代。在他当官最为顺畅,平步青云之时,他能够同时兼任三个岗位,分别是龙图阁大学士,尚书省师郎中和开封府尹。每个月的薪水更是层层叠加,让很多人艳羡。所以事实上讲官员的薪水确实得到了提升。可是宋真宗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本性的贪婪,因为宋真宗出身于皇权贵族,从小娇生惯养宠命优渥。

所以他自然不会把薪水放入以及荣华富贵这样的虚浮的物质生活放在眼里,可是他没有换位思考,站在官员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的指令首先会助长那些贪官的嚣张气焰,而且会引导一种不良好的做官风气。让很多下层人民都将考科举作为自己摆脱贫困的道路,而不是作为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的途径。所以他们考取科举制的目的并不是在职位上呕心沥血的工作,他们要做的就是在考取科举之后尽享荣华富贵,而且尽可能多的为自己争取金银财宝。所以这样的政策,不仅使得很多贪官更加贪婪,而且让科举这样良好的制度有一些变质,误导了许多下层寒窗学子。

政策单一不健全

第2点就是宋真宗在大规模提高薪水时,忽略了客观经济的发展规律,因为即使是当代社会,货币发行量过高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所以当我们要发行货币时,必然要通过其他的财政政策来进行辅助,从而将通货膨胀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然而宋真宗没有如此周全的考虑,更高的薪水就会使得官员阶层收入增加,社会需求增加,从而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更高,导致通货膨胀,然后物价上涨,进而使得虽然工资增加,但实际货币购买力依然没有得到实质提升。况且那些没有得到更多薪水和劳动收入的下层人民,却同样要遭受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困扰,进而就使得这样的政策得不偿失,因为它对不同的阶级影响不同,

这也是导致不公平的关键因素。

宋朝的高薪养廉政策,为何最终失败了?深度解析政策失败的原因

缺乏监督

最后的一个原因便是宋真宗没有在根本上对整个官僚体系进行变革,单纯的增加薪水是会造成负面影响的,而且配合上当时宋朝冗兵冗官冗费的社会现实,以及高度集中的皇帝权力,这就进一步使得增加薪水,会导致朝廷的财政支出负担加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宋朝通常会出现一个职位多个官员的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这个官位上有几个人相互牵制,从而全力被分割黄泉不再受到威胁,但如果全部大规模加薪就会导致朝廷要付出更多的金银财宝来发工资,

这样不仅仅耗费了财政收入实力,而且导致冗官的情况愈演愈烈。

皇帝难辞其咎

综合各种原因来考虑,我们会发现这种高薪养官的政策之所以会导致腐败,还是政治改革体制本身的失败,因为宋真宗只是在表面上纯粹提高了工资,而没有辅助其他的各种政策来协助这样政策的实施。例如监督机制不健全,如果某一个岗位的官员发生了贪污腐败,

那么只会影响其他官员以及整个官僚体系的风气,没有人加以制止,或者没有人及时将这种情况举报传达给皇帝。

宋朝的高薪养廉政策,为何最终失败了?深度解析政策失败的原因

三、农民的声音不得忽视

这样体制的结果就是使得很多小官开始变得更加贪婪,因为薪水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他们就会借这样的机会和平台来大肆腐败。

这会让下层人民阶层非常不满

,因为他们辛苦工作努力上交的赋税竟然被朝廷分发给了各级官员,而且各级官员也变本加厉贪污受贿。无论是地方县级单位的小官巨贪,还是上层阶级的不作为都使得农民对官僚体系更为不满和愤恨。这就直接导致了社会不会因此而安宁,反而会有爆发农民起义的危险。

因此,如果我们纵观历史,自然就会清楚地了解到高薪养官政策失败的原因,所以我们应该吸取教训,那就是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基准,首先保证下层阶级民生得到保障。然后再对官僚体系进行变革,而在变革的过程中还要提升官员的文化素养和自身行为水平,让他们做到自身正直清廉,

从思想上

戒掉

贪污,这才能是从根本上养官,并且形成良好政治风气的源泉。

第一张图:一个宋朝官员,跟宋朝皇帝赵恒说,今年大丰收,国泰民安!

第二张图:一个老母亲对正在读书的儿子说“儿啊,努力读书,以后做官了,赚大钱过好日子”

第三张图:一个百姓要办事,当官的说,我要和我的上司申请,通过多重审核才能同意

第四张图:宋江旁边,有好几个好汉,宋江喊了一句“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