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最后却被女婿坑死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立自己的长子李承乾做了太子。李承乾虽然从小很聪明,也深得李世民的喜爱。但这位大唐的太子却腿部有残疾,无论如何这对一个人的心理多多少少是有影响的,尤其是大唐李家这样有着草原血统的人家。所以因为腿残的问题,李承乾多多少少有些自卑。

李承乾总担心皇太子的位置不保,又况且他的那些兄弟们不仅身体都健全,又一个比一个优秀。这更加加重了他对太子之位的担忧,于是642年在刺杀胞弟李泰未果的情况下,李承乾决定,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像李世民那样提前登基。但不幸事情败露。

太子谋反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事,当时参与谋划的还有一位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侯君集。

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最后却被女婿坑死

侯君集是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关于他加入秦王府前的事迹,历史记载的甚少。只是说这个人早年比较浮夸,跟人学习弓箭,成绩不咋地还很爱吹牛,说自己多么多么的勇武。

加入秦王府后,侯君集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后来被封为左虞侯、车骑将军,封爵为全椒县子。玄武门之变时,侯君集更是立下了不可抹灭的功劳。李世民登基为帝后,侯君集晋升为左卫将军,爵为直接成了潞国公,赐邑千户,后又被封为右卫大将军。

630年,李世民登基的第四年,侯君集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侯君集虽然战功不小,但他文化基础薄弱,所以唐朝完成了统一大业后,侯君集也开始了狂补文化知识。李世民让李靖教他学习兵法,后来侯君集竟上告李靖要谋反。原因很简单,原来每讲到精微之处,李靖就不讲了。

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最后却被女婿坑死

李世民对侯君集也比较信任,听了他的话于是叫来了李靖询问。李靖说:“

此君集反耳。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安制四夷矣。今君集求尽臣之术者,是将有异志焉!

”(《大唐新语》)。意思是说,李靖教给侯君集的兵法足够他安定四方之用了,他嫌学的少,是他有异心想造反才对。

当时侯君集还没有任何造反的迹象,李世民对此也不怎么相信。635年,侯君集跟随李靖出击吐谷浑。这次唐击吐谷浑之战,斩获颇丰。后来侯君集又接连升迁,不仅能领兵打仗,而且还能直接参与官员的选拔。在朝堂能治国,在疆场能安邦,侯君集一时间享有很高的声誉。

639年,高昌王麹文泰想跟唐朝决裂。李世民于是派侯君集前去讨伐高昌,这一次侯君集不仅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而且直接把高昌国给灭了。虽然立下了大功,但攻灭高昌国后,侯君集竟将所获高昌国的宝物据为己有。上行下效,他手下的将士们知道这事后,也纷纷盗取缴获的珠宝。

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最后却被女婿坑死

侯君集担心自己的丑行被揭露,所以对将士们的行为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班师回朝后,侯君集还是被司法官送进了监狱。虽然后来平安无事被放了出来,但侯君集却因而愤愤不平,觉得自己立下汗马功劳,拿几件战利品怎么了。于是643年,侯君集就把心中的不快向好友张亮吐露了一番。

关于侯君集和张亮的谈话,《旧唐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因攘袂曰:“郁郁不可活,公能反乎?当与公反耳。

”。这或许是侯君集当时的一时气话,但没想到转过头就被张亮出卖。张亮向李世民告发了侯君集,但李世民还是念及功臣的情分,并没有声张。并且此后,还命阎立本将侯君集等二十四个功臣的画像画到了凌烟阁,侯君集名列第十七。

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最后却被女婿坑死

但即便如此,侯君集心中的怨气还是难消。正好这时太子李承乾正为自己的太子之位发愁呢,听说了侯君集的事儿。当时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在东宫任职,于是李承乾通过贺兰楚石跟侯君集勾结上了。侯君集觉得李承乾好利用,就劝太子谋反。但李承乾和侯君集等商议一番后,还没行事呢就败露了。

《旧唐书》中记载:君集或虑谋泄,心不自安,每中夜蹶然而起,叹咤久之。

侯君集回到家后,也总担心和太子的密谋泄露,因而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他的妻子当时也发现了他的异样,于是问他是否做了对不起国家的事儿,如果做了就去皇上面前认个罪错。但侯君集没听,后来李承乾逼宫的阴谋果然泄露。

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最后却被女婿坑死

即使李承乾败露,或许也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证据直指侯君集。但怎料,侯君集的好女婿贺兰楚石这时竟站了出来,跑到李世民面前直接揭发了侯君集和李承乾密谋之事。即便如此,李世民也并不想就此杀了侯君集,但群臣异口同声,说不杀侯君集天理难容。最终不得已,李世民还是下令处死了侯君集。

临死前,侯君集请求保全他妻子儿女的性命,好为其收尸。李世民答应了他的请求,侯君集死后,他的妻儿都被流放到了岭南。李世民念及父子情深,没有杀李承乾,只是将其打发到了黔州充军。

纵观侯君集的一生,聪明固然聪明,只是后来聪明反被聪明误,本想利用李承乾出一口恶气,但怎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仅砸毁了自己的前途,甚至将自己砸到了阎王殿,想来真让人唏嘘。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