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馆首次文物征集——香山革命纪念馆新征三件文物的故事

新京报讯(见习记者罗晓静)近日,香山革命纪念馆完成开馆以来首次文物征集工作,迎来了新的三件珍贵文物。

?

开馆首次文物征集——香山革命纪念馆新征三件文物的故事

香山革命纪念馆新征集的三件文物。

文物从“借”到“捐”

香山革命纪念馆自9月13日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游客纷沓而至。在展出的文物中,劳动大学通行证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徽(正式使用版和未正式使用版)备受关注,这三件文物为原中央军委作战处参谋赵光琛一直收藏,之后借给香山革命纪念馆进行展览。

9月20日,香山革命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观众——《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主要文物捐赠者赴馆参观,赵光琛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

看到自己收藏的三件文物在展馆中受到格外关注,赵光琛老人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他在参观展览时激动地说:“我整个人都是党的,还有什么不能给?”

在参观之后,赵光琛老人决定将这三件文物全部捐给纪念馆。对此,记者从香山革命纪念馆文物征集研究部了解到,9月27日,纪念馆文物征集人员前往赵光琛家中办理文物捐赠的相关手续工作。“我们真的太惊喜了,赵光琛老人直接告诉我们在协议上由借展改为捐赠。”香山革命纪念馆文物征集研究部工作人员桂星星告诉记者。

赵光琛女婿张继昌告诉记者:“我们陪着老爷子看展之后,他特别高兴,决定将文物捐赠给纪念馆。他收藏这些徽章并不为自己致富,主要是因为对党的情结。捐给纪念馆更有价值,对后代有更好的教育意义,也让后代更能了解到更全面的中共中央在香山的那段历史。”

纪念馆新来的三件文物

在香山革命纪念馆文物征集工作收尾之时,又有了新的意外收获。

负责文物征集工作的桂星星告诉记者,在赵光琛家中办理借展文物改捐赠手续时,赵光琛老人又将三件新的文物捐赠给纪念馆,这三件珍贵文物分别为:1946年赵光琛在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时使用的“中共代表团”证章;1949年赵光琛使用并保存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章;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战部科长赵光琛使用并保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赵光琛女婿张继昌告诉记者,这三件文物和其他徽章一直被赵光琛老人精心保存。“搬了好几次家了,一直都记得这几件文物,走哪儿带到哪儿。都用小手绢包着,放在一个小盒子里。之前赵光琛老人有过将这些文物捐给博物馆的打算,现在觉得这些文物最适合放在香山革命纪念馆里展示,因为那里才是文物最好的归宿。”

香山革命纪念馆文物征集人员桂星星告诉记者,这些珍贵的文物反映了解放战争、筹建新中国以及中共中央在香山等重要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史料及研究价值。纪念馆将妥善保管、合理利用,在今后的展览中会将这些珍贵文物充分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通过文物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史,让这些革命文物在印证历史、传承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开馆首次文物征集——香山革命纪念馆新征三件文物的故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章。

开馆首次文物征集——香山革命纪念馆新征三件文物的故事

赵光琛在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时使用的“中共代表团”证章。

1946年赵光琛在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时使用的“中共代表团”证章

此章为圆形铜珐琅证章,图案以相扣的三环图案为中心,外圆环绕着麦穗图案和“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等字样。

该徽章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1945年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希望实现和平,但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变化空前剧烈。当时美国试图通过和平手段,实现中国在国民党领导下的统一,并派遣前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赴华“调处”国共争端。此前,国共双方已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中共中央决定接受“调处”,以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正式签订《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并颁发了停战令。根据停战协定,在北平设立由共产党代表叶剑英、国民党代表郑介民、美国代表罗伯逊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办公地点设在协和医院,具体负责监督停战协定的执行。当时为了明确身份,便给每位在军调部工作的人员配发了证章。

这枚证章即是赵光琛1946年1月参加中共调处代表团时佩戴的,也是作为进出协和医院军事调处的通行证。如今,这枚徽章不仅记录着党的光辉历史,更成为中国共产党为追求和平不懈努力的历史见证。

1949年赵光琛使用并保存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章

这枚纪念章为铜质通径3.2厘米,正面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图案,以一颗红光闪闪的五角星、迎风飘扬的四面红旗和白色地球衬托的红色中国地图为中心,光芒四射的蔚蓝色天幕做背景,周围是红色缎带连接起来的瓦蓝色齿轮和金黄色麦穗。整个图案庄严富丽,具有深刻的政治涵义。政协会徽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民主阶层大团结”的精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是由我国著名画家张仃、周令钊设计的。设计者对图案的原说明是:一、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二、齿轮、嘉禾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三、四面红旗表示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四、地图表示新中国,背景光芒四射。此外,红星下面的“1949”四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的年号;红色缎带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个金色仿宋字,标明了人民政协的全名。这个设计图案经周恩来同志批示交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们传阅,并于1949年7月由新政协筹备会制定通过。经毛泽东批准,于1949年9月21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使用,它既是参加大会代表的证章,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纪念章,具有重要意义。

???

据赵光琛老人回忆,这枚证章既是参加大会代表的证章,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同时也属于通行证章,能够方便中央军委作战人员及时将重要战报信息送进中南海。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战部科长赵光琛使用并保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布)

这枚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长8.2厘米,宽4厘米,白布底,红线框,上书“中国人民解放军”。背后左边竖框为佩戴者赵光琛的姓名,右边上下分为三行:1.部别:作战部;2.职别:科长;3.佩用时间和编号:公元一九五一年佩用188号。并盖有发放单位首长红色印章。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我军不得不取消八路军、新四军的番号,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因多种原因,当时部队所佩戴的胸章由各大军区自己制定生产,全军并不统一。直至1949年2月,淮海战役取得伟大胜利后,党中央和军委才决定全军实行统一尺寸、形式的胸章,但它的背后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佩用”。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用公元纪年法后,正式统一胸章。到1955年10月,我军实行军衔之后,胸章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赵光琛女婿张继昌告诉记者,这枚胸章已经陪伴赵光琛近七十年。是老人革命年代的重要历史物证。

相关链接:

赵光琛共捐赠的6件文物:

1946年赵光琛在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时使用的“中共代表团”证章;

1949年中央军委作战处参谋赵光琛使用并保存的劳动大学通行证章(又称“七一”证章);

1949年赵光琛参与设计制作并保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徽(未正式使用版);

1949年赵光琛参与设计制作并保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徽(正式使用版);

1949年赵光琛使用并保存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章;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战部科长赵光琛使用并保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新京报见习记者罗晓静??

编辑樊一婧校对李立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