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鲁和刘备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宿刘温书斋(张乔)

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

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

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涛。

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

张鲁和刘备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张鲁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军阀,本来从属于刘焉,但实际上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刘焉去世后,刘璋被推举为益州牧。张鲁就脱离了刘璋,自己割据汉中,成为当地的领袖。刘备后来以帮助刘璋对付张鲁的这么一个理由,顺利地入川并且消灭刘璋。而同时曹操也搞定了“关中十将”,继续进军汉中。张鲁被两个比较强大的军阀夹在中间,面对这种情况,他无法独善其身,最终非常果断地选择了曹操,还说了一句:“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张鲁和刘备到底发生了什么?张鲁最后为什么选择曹操呢?

张鲁和刘备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汉中特殊的地理环境,让张鲁成为曹操和刘备争夺的对象

汉中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一块平原地区。上面是秦岭、关中平原;下面是大巴山、四川平原。刘备占据四川平原,曹操也搞定了关中。张鲁作为汉中的“土皇帝”,就被刘备和曹操夹在中间。汉中平原是刘备和曹操,尤其是刘备非常希望拿到的地方。汉中对于关中和蜀地来说,都具备进攻和防御的便利条件和优势。汉中平原可以集结兵力、屯集粮草、筹备战争前期的工作;也可以建筑城坞围戍,封锁关中、蜀地到汉中的道路,将敌人堵截到山脉当中。

张鲁和刘备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可以说汉中对于南北双方来说都是攻守兼备的好地方。谁取得汉中,谁就握有对巴蜀或是关中的主动权。曹操得到汉中的时候,刘备这边“三巴不振”,被张郃进攻破坏,迁徙人口;刘备得到汉中后,诸葛亮以汉中为基地,频繁进攻关中和陇右,干扰曹魏边境的经济生产,消耗、牵制曹魏的国力(当然蜀汉也消耗)。刘备和曹操都对汉中垂涎三尺,而且已经杀到近前,张鲁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张鲁和刘备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在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很带有一点运气因素地攻进了汉中。在功曹史阎圃的建议下,张鲁往南逃到巴中。此时刘备还在荆州和孙权扯皮,一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出点血,承认孙权对湘水以东的桂阳郡、长沙郡的归属权,回到巴郡江州,并且在黄权的建议下,去争夺张鲁。希望接受张鲁的剩余势力,利用张鲁在汉中一带的巨大名望。

张鲁和刘备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引军还江州。遣黄权将兵迎张鲁。”

《三国志·蜀书·黄权传》:“权进曰……於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

这个时候阎圃又跟张鲁说,这个时候要么投降曹操,要么归附刘备。按理来说张鲁是被曹操赶走的,而刘备对张鲁表现出很热情的态度,从情理上来说,张鲁应该会选择刘备。但是张鲁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用一种很坚决的、对刘备非常有敌意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选择。

《华阳国志·汉中志》:“鲁勃然曰:‘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张鲁和刘备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张鲁放弃刘备选择曹操的原因

从史料上看,刘备似乎和张鲁没有产生太大的摩擦,即便有摩擦也达不到曹操对张鲁用兵那种程度。那么为什么张鲁会放弃刘备、选择曹操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刘备和张鲁的合作和破裂

有这样一种说法。刘备在葭萌关的时候,与张鲁是有一次短暂的联盟,或者说合作的。小编认为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刘备入川的任务,是帮助刘璋去打张鲁;而刘备的真实目的,其实是消灭刘璋。刘备入川后先北上到葭萌关,筹备对刘璋的战斗准备,收买人心。如果不和张鲁搞好关系,那么刘备南下就会陷入前后夹击的局面。而刘备攻打刘璋,是符合张鲁的诉求的。毕竟张鲁和刘璋有大仇,可以说刘璋是刘备和张鲁的共同敌人。那么刘备和张鲁进行合作就很符合情理了。

张鲁和刘备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时机成熟以后,刘备开始南下进攻刘璋。霍峻守护在葭萌关,保护刘备的后方。这个时候就是刘备摘果子的时候。而这个果子实在太诱人了,张鲁也想从中分一杯羹。于是张鲁派杨帛去诱骗霍峻,希望能够共同守城。霍峻当然拒绝了这个建议。这件事可以作为刘备与张鲁联盟的佐证,也可以视为张鲁与刘备破裂的表现。刘备独吞了刘璋,虽然这是刘备亲力亲为,但张鲁内心中难免有不满。另外还有一点,在快要消灭刘璋的时候,原先投靠张鲁的马超转投刘备,而且还是被诱使的。这件事无疑更加深了刘备和张鲁之间的矛盾。

《三国志·蜀书·霍峻传》:“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

《三国志·蜀书·李恢传》:“遣恢至汉中交好马超,超遂从命。”

二、张鲁与刘璋、马超的恶劣关系

马超投奔刘备,从后来张鲁手刃马超的儿子马秋的这件事来看,他对马超是很不爽的;刘璋就更不用多说了。两个人之间有不共戴天之仇。而张鲁和刘璋集团发生战争,两家的结怨想来也比较深。从情理上来看,张鲁是非常不愿意和刘璋以及马超站在同一个阵营的。

张鲁和刘备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典略》:“以秋付鲁,鲁自手杀之。”

《三国志·魏书·张鲁传》:“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

而马超和刘璋在刘备这里,都受到了礼遇。刘璋毕竟曾经是益州牧,刘备将他迁到南郡,算是架空了刘璋,只利用了刘璋对益州的影响力;而对待马超,刘备还是任用了的。有一种说法是,马超投奔刘备以后就被冷藏。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无论是和孙权扯皮,还是后来的“汉中之战”,马超都参与其中。刘备给马超的地位也很高。另外刘备消灭刘璋以后,也延用了刘璋集团中的很多官员。那么可想而知,张鲁如果投奔刘备,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处境是多么尴尬,日子多么不好过。

《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先主迁璋于南郡公安,尽归其财物及故佩振威将军印绶。”

《三国志·蜀书·马超传》:“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

三、刘备和曹操的实力差距

张鲁有没有野心呢?答案是肯定的,要不然也不会割据汉中了。但是张鲁有没有独立以争天下的勇气呢?这个是没有的。事实上曹操大军到来的时候,张鲁就想不做抵抗投降,但是张鲁的弟弟张卫不肯,于是才发生了战事;阳平关失守后,张鲁又想投降,结果被阎圃劝住。对于张鲁而言,没有什么雄心大志,封侯封爵,过安生日子也不错。

《三国志·魏书·张鲁传》:“至阳平关。鲁欲举汉中降,其弟卫不肯。”

张鲁和刘备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既然都是寄人篱下,而且无论投靠谁,都能获得较高的政治待遇(张鲁的话纯属扯淡),对于张鲁来说,选择一个实力更强大的势力,是非常合理的选择。当时曹操已经称霸北方,刘备仅有一部分荆州,一部分益州。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对于益州政权至关重要的汉中已经落到曹操的手里。或许在张鲁看来,刘备已经处于被驱逐出益州的危险境地,跟随刘备实在是前途惨淡。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如果小编是张鲁的话,根据当时的形势,大概也会选择曹操,放弃刘备。

张鲁和刘备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小结

“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这句话看似张鲁对刘备的轻视和不齿,但其背后隐藏着很多因素。有刘备和张鲁两家的摩擦;有张鲁与刘备部下的新仇旧怨;也有对刘备与曹操双方实力上的考虑。总而言之,张鲁的态度虽然夸张,但他最终做出的选择却是非常合适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华阳国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