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历史相当久远的国家,从皇帝神农氏垂衣冠而治,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沧桑岁月了。铭记历史忆苦思甜也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历史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那不可改变的故事,就连最好的编剧也写不出来的巧妙。而给各种历史事件做出假设,也成为了我们茶余饭后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

就比如,如果项羽知道刘邦后来要统一天下,他还会在鸿门宴上放过他么?有人说会也有人说不会,有的人觉得项羽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霸王,就算他知道了最后结果,也肯定会选择与天争命,看看刘邦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大能耐。也有的人会觉得项羽肯定会把他杀了,这样天下几乎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再也没有谁敢和他抗衡。
再比如,如果曹操知道了司马懿日后要夺取他曹家的权力,曹操会不会把他杀掉呢?曹操是一个多疑的人,据民间传说,有狼顾之相,日后必为帝王。所谓狼顾之相就是站着不动,头可以向后转180度。
这样的人十分少见,如果有的话将来就可以成为一朝帝王。司马懿就有这本事。所以曹操才会对他百般提防。那么,如果曹操知道后面要发生的事情,他会不会提前预谋把这个人给杀了,这是很难预测的,因为司马懿是诸葛亮的敌人,只有他能扛得住诸葛亮。如果把他杀了,说不定还没等曹丕把龙椅坐热,人家诸葛亮带着大军就打过来了,所以,曹操如何选择还真的不能妄加猜测。
还有一个假设性问题,假如溥仪遇到了当年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的人,他们之间的见面又会是如何呢?
我一直都认为溥仪是最悲催的一个皇上,因为他当皇上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皇上,等他明白过来以后,自己已经不是皇上了,他也曾变着法儿地想要过回以前的日子,但是,大厦将倾,他又岂能拦得住。
日本人倒是帮过他,但也只不过把他当成一个控制民心的傀儡皇帝而已,张勋曾经帮助他复辟,不过,这样的闹剧也仅仅维持了七天。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打灭了溥仪所有的幻想,开这一枪的人就是熊秉坤。
熊秉坤(右一)
那么,如果溥仪和熊秉坤见面的话,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历史还真就给出了答案,建国以后,两个人都成了政协委员,在1961年的国宴上,两个人又一次见了面。
按理说,溥仪除了写了一本《我的前半生》之外,对于新中国的建设有没有什么太大的贡献,可是他的身份特殊,为了能更加全面地贯彻人人平等的新概念,溥仪的改造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可以给全国人民树立一个榜样,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从一代帝王到一个平民,你以为就那么容易吗!但溥仪还是完成了改造,并且成为了政协委员。
在国宴之上,溥仪听说熊秉坤也来了,特地要求要去敬他一杯酒,两个人见面以后,溥仪的第一句话是“还得感谢当年您老的那一枪啊!”有的人说他这句话是在对自己嘲讽。我却不这么认为,1961年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中国,中国这么些年日新月异的变化,溥仪都看在眼里。这也让他明白,封建王朝被推翻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他又是爱新觉罗大家族的一员,本就应该胸怀着天下苍生。他心中应该感谢新政府才对。
十多天后,两人再次见面的时候还多了一个新朋友,也就是当年把溥仪赶出故宫的熊钟麟,最后三个人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