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人吹嘘魏忠贤掌权时,辽东战场压着后金打,这不是真相

在网上看都有人说“魏忠贤掌权时,明军接连取得镇江大捷、牛毛寨大捷、萨尔浒大捷、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压着后金打。由此可见,魏忠贤还是有能耐的,后来要不是崇祯一意孤行杀了魏忠贤,根本没有努尔哈赤什么事儿”。

我实在搞不明白提问者的历史是从哪里学来的?萨尔浒是大捷?萨尔浒之败使辽东明军丧失主动权,广宁之败使辽东明军丢失绝大部分地区。至于镇江大捷、牛毛寨大捷只能算胜利!唯一算得上大捷的只能是宁锦大捷。

说话者似乎在戏耍明史爱好者。似乎正在以另一种谣言的形式,宣传着“崇祯祭祀魏忠贤”“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等诸多谣言。

有人吹嘘魏忠贤掌权时,辽东战场压着后金打,这不是真相

魏忠贤的崛起是从万历末年,但真正崛起是在天启在位期间的1620年到1627年。魏忠贤真正掌权、说一不二,是从1623年兼管东厂后,1621年,他还要陷害比他自立更老的人获取地位,例如王安。同时,魏忠贤在名义上也不是宦官之首,他没有担任过司礼监掌印太监。

(1)从1620年到1627年,正是后金政权获得辽东战场最后胜利,开始整顿辽东的时间。大明广宁之败与魏忠贤有直接关系

昨天我回答了“明朝为什么守不住辽东”问答,其中我们提到1615年之前,在镇守辽东近四十年(1570年开始,1609年退职但子孙仍占据重要位置)的李成梁家族掌控下。努尔哈赤由弱到强,但是,他的强大在李成梁家族看来完全是可抑制的,同时,努尔哈赤也从来没有表现出反叛大明的意图,而是对明朝的命令比较遵守。

1615年,李成梁病故后,努尔哈赤所面对的是李如柏、李如桢等,他便摘下了以往的面具,于1616年建立“大金”,并于1618年发“七大恨讨明檄文”,开始主动进攻明朝。于是乎,1619年大明主力军、满人叶赫部、朝鲜李氏军队三方合计11万进攻努尔哈赤,是为萨尔浒之战。结果,明君惨败。一位主帅、四路分帅,主帅被抓、三路分帅战死、李如柏事后自杀。

有人吹嘘魏忠贤掌权时,辽东战场压着后金打,这不是真相

熊廷弼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熊廷弼,代杨镐为辽东经略。然而熊廷弼在开原、沈阳丢失后并不能安心镇守沈阳,朝中“党争”日益严重,东林党与齐楚浙党的乱战为“阉党”(此时的“阉党”专指太监)所用。凡是斗败的一方都加入了“阉党”(此时的“阉党”就包括跟随太监的大臣了)。熊廷弼被要求回京述职。

1621年沈阳、辽阳(辽东首府)被占领。袁应泰战死,熊廷弼再次起用,结果因为和巡抚王化贞不和,造成广宁之战大败。

(2)广宁之战,魏忠贤虽然并非“宦官之首”但已经属于“塔尖级宦官”,因此,广宁战败其问题难辞其咎。孙承宗督师蓟辽做得也很不错,结果被魏忠贤赶回老家。辽东被首付的希望再次破灭,怎么能说魏忠贤专权时期,干得不错呢

广宁之战时王化贞就是“阉党”一员,战败后也是魏忠贤等人百般袒护,直到1632年才被崇祯杀死。魏忠贤等人将战败的主要责任归结为熊廷弼,但因为其战功和才能,以及朝中各派势力攻守妥协,熊廷弼在1625年被杀“传首九边”。

有人吹嘘魏忠贤掌权时,辽东战场压着后金打,这不是真相

其后,被现代一些人推举为“战神”的孙承宗督师蓟辽的三年里,其实辽东局势越来越好,至少守势中地位稳固。

正是因为孙承宗指挥下,辽东战场才扩地二百多里,在对后金的作战中有了坚实地基础。辽东、山东两个半岛形势为之一变,孙承宗威望高隆。

正是魏忠贤害怕孙承宗威望继续高涨从而威胁自己的政治生命,才最终撺掇天启帝罢免了孙承宗。

正是因为孙承宗辞职,努尔哈赤才在1626年发动进攻,意图将辽东境内所有明君彻底赶回山海关。在此情况下,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而宁远作为军事重镇正是在孙承宗力主下才形成最终决定。

作为一名太监、宦官,魏忠贤懂得什么军事和治国,辽东战场的胜利与其并无直接关系,唯一的关系仅仅是他没有把真正起作用的人陷害走,起到了没有“起坏作用”的作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