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在华夏泱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这些蕴藏着文化遗产和时代印记的物体,还在向我们诉说着昔日王朝的灿烂辉煌。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长城城墙

除了物,一些在时代洪流之中脱颖而出的名士,他们所折射出的思想精神和文化主张,也为我们后世累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郭沫若、林徽因,都是诞生自民国时期风华绝代的才子佳人,他们不仅在文学艺术上颇有造诣,对于历史古建筑,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然而,就在面对北京古城墙这一古建筑如何去留的问题,两人却出现了极大的意见分歧。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民国四大才女

其中,作为历史学家的郭沫若坚持拆掉北京古城墙,引起了建筑家林徽因的强烈反对,经林徽因多日奔走,撂尽狠话都未能阻止,甚至最终气病。时过境迁,经过时间的洗涤,人们终于发现,林徽因对于古城墙的观点全部说中了:这北京古城墙,果然还是不能拆。可惜,如今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北京古城墙

那么,郭沫若为何要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又为何要阻止他呢?

郭沫若与林徽因

要谈两人观点为何分歧,我们就要分别来了解一下两个人的秉性和立场。

众所周知,林徽因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女,一首《你是人间四月天》,诗意隽永流传至今,就足以证明她的才华横溢,在很多人眼中,她是诗人、作家、才貌并兼的名媛;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除了婉约娟秀的文人身份,林徽因还是一位一流的建筑大师,极具分量价值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出自她的手笔。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人民英雄纪念碑

林徽因与建筑结缘,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游历时期,受到作为建筑师的女房东的影响,下定决心要在建筑学领域做出一番造诣,并和梁思成一同前往美国进行建筑学的系统学习。

回国后,林徽因与梁思成走访大半个中国,展开对于中国两千七百三十多处古建筑的考察和保护活动,总共耗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他们终于成功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的奥秘,并解读出《营造法式》这本古建筑天书的真正含义,可见林徽因夫妇对于古建筑的热爱。所以,对于林徽因来说,北京古城墙,是坚决不能拆的。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林徽因与其他人的合影

反观郭沫若,虽然也是以独特的文学创作而出名,但是他对于历史和史学的研究也同样十分深入。郭沫若的许多作品,如《卓文君》《王昭君》都是“因史而兴,因史而叹。”,因此,他对于古代封建制度有着强烈的批判意味。同时,他也专注于对古代人文社会和语言文字的研究剖析,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中国古代历史论著,可见造诣颇深。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郭沫若

因此,同样是致力于历史研究,两人对于北京古城墙的意见分歧,问题正是出在对于历史研究领域和方向的不同。北京古城墙作为一种历史古建筑,对于专攻历史古建筑的林徽因来说,就如同命根子,她深知保护留存古建筑的重要性;而对于郭沫若来说,恐怕就并未如此了。那么,北京古城墙为什么会被拆,郭沫若为何又要坚持拆掉它呢?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郭沫若与家人

为什么要拆掉北京古城墙?

北京古城墙,从元代开始修建,建成于明代,沿用至清朝,共经历了百年沧桑历史。在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便依据古城墙修建了城垣宫殿,里外四重,用以抵御外敌侵入,同时维护皇家威严,其墙内便就是众所周知的“紫禁城”了。因此,北京古城墙又被当做封建帝制的象征。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随着近代的到来,封建帝制岌岌可危。在清末时期,北京古城墙就遭到义和团和八国联军的炮火洗礼,其正阳门城楼和箭楼都已被损毁;在后来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为了修建环城铁路又拆除了古城墙的几处瓮城箭楼。

直到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整个国家都正处于急切的建设需求之中。经过各个高层领导人员的各方考量,最终决定将首都设立在北京。那么,首都确立下来之后,又该如何对其进行规划建设呢?这北京古城,就以其地处中心,横跨东西南北的独特地理位置成为了首都建设问题之中的众矢之的。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新中国成立的北京

其中,以梁思成林徽因为首的古建筑学派提议将新城建在古城之外,在北京古城内造一座历史博物馆,以保护古城内的各项建筑。而苏联建筑专家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提出,要将新中国的政治中心放在古城内,才更能彰显新中国政权的独特性,而中共中央方面也深以为然,于是便采纳了在古城内进行改造建设的方案。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古城墙

确定方案后,古城墙的去留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林徽因梁思成夫妇自然是主张保留古城墙的,并认为古城墙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但是郭沫若等人却并不这样想。

我们要知道郭沫若深谙古代社会人文,他出于对古代封建思想的批判,认为古城墙是旧时代封建帝制的象征,意味着旧思想旧文化和旧阶级对于人民的压迫,在如今的解放新时代,这些旧时代的象征理应破除。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其次,郭沫若一派还认为,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古城墙的存在有些“碍事”。首先,在和平年代,这些用以抵御外敌的古城墙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再者,古城墙还会阻碍交通道路等基础建设的规划实施,也会压缩北京的建设空间,实在多余。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当时人们对于建设新时代的迫切需要,郭沫若的说法还是打动了许多人。只不过这个决定令林徽因梁思成一等“保护派”实在痛心疾首,为了成功保下北京古城墙,他们也给出了一些具体方案来阻止北京古城墙的消陨。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保护北京古城墙

梁思成林徽因等众位古建筑学家,一起提交了一份长达两万多字的报告方案:《关于中华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建议》,方案提到如何利用古城墙改造为登高揽胜的旅游景点,并对护城河进行修缮绿化,不断强调其历史人文价值和建筑学价值,据理力争。不仅如此,林徽因夫妇俩还为其四处游说奔走,为文物保护尽最大的努力。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梁思成与林徽因

可惜,林徽因梁思成夫妇所做的努力,仍然没能挽救古城墙的拆除倾塌。面对人们对历史文物的大肆破坏,林徽因气急攻心,一病不起,其保护古迹文物的决心令人叹惋。

在其后,相关部门和郭沫若一派还决定拆除永定门、朝阳门各个城楼,面对人们对于文物古迹的大肆破坏,林徽因感到十分痛心疾首,她仍拖着病体,不惜前去怒斥相关部门带头人:

“拆了这八百年的古城墙,就等于是毁坏了历史的真古董。倘若执意拆除,将来迟早后悔,要是再想复原重建,也不过是件赝品摆设!”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林徽因

林徽因一番话,字字珠玑,可见一生致力于保护文物古迹的林徽因,其决心之悲壮。可未曾想到,林徽因一语成谶,多年以后,当经济水平和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促使北京城相关部门又开始重视起对于历史古迹和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修复文物

历史考古学家们赶紧将残存的北京古城楼列入重点文物保护范围,并对两段幸存的古城墙展开修复和再建,一段被建成明城墙遗址公园,一段便被修复成西便。可惜,在如今寸土寸金的北京,想要再进行文物遗址的再建和扩建,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对于古城墙的修复,我们也只能止步于此了。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如今的明城墙遗址公园

况且,被修复重建后的古城墙,也早已不是当年的古董城墙,也没有那份独特的历史厚重感,确实与林徽因所说的赝品别无二致。如果不是当年执意要拆除北京古城墙,如今的北京,作为古城的人文气息将会更加浓厚。面对消逝的北京古城墙,我们也应该真正重视起来对于文物遗址的保护,毕竟,那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林徽因奔走多日,没能阻止郭沫若坚持拆北京古城墙,今人们后悔了

所以,对于郭沫若一派对于拆除古城墙的批判意识,我们也不能完全听之任之,而是应该有所取舍。同样,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决不能一概否定,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文化自信,才能使得中华文化得到更加进步的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