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在華夏泱泱上下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之中,留下了無數名勝古迹和曆史文物,這些蘊藏着文化遺産和時代印記的物體,還在向我們訴說着昔日王朝的燦爛輝煌。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長城城牆

除了物,一些在時代洪流之中脫穎而出的名士,他們所折射出的思想精神和文化主張,也為我們後世累積了寶貴的精神财富。其中,郭沫若、林徽因,都是誕生自民國時期風華絕代的才子佳人,他們不僅在文學藝術上頗有造詣,對于曆史古建築,也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和見解。然而,就在面對北京古城牆這一古建築如何去留的問題,兩人卻出現了極大的意見分歧。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民國四大才女

其中,作為曆史學家的郭沫若堅持拆掉北京古城牆,引起了建築家林徽因的強烈反對,經林徽因多日奔走,撂盡狠話都未能阻止,甚至最終氣病。時過境遷,經過時間的洗滌,人們終于發現,林徽因對于古城牆的觀點全部說中了:這北京古城牆,果然還是不能拆。可惜,如今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北京古城牆

那麼,郭沫若為何要拆掉北京古城牆?林徽因又為何要阻止他呢?

郭沫若與林徽因

要談兩人觀點為何分歧,我們就要分别來了解一下兩個人的秉性和立場。

衆所周知,林徽因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才女,一首《你是人間四月天》,詩意隽永流傳至今,就足以證明她的才華橫溢,在很多人眼中,她是詩人、作家、才貌并兼的名媛;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除了婉約娟秀的文人身份,林徽因還是一位一流的建築大師,極具分量價值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就是出自她的手筆。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人民英雄紀念碑

林徽因與建築結緣,最早可以追溯到歐洲遊曆時期,受到作為建築師的女房東的影響,下定決心要在建築學領域做出一番造詣,并和梁思成一同前往美國進行建築學的系統學習。

回國後,林徽因與梁思成走訪大半個中國,展開對于中國兩千七百三十多處古建築的考察和保護活動,總共耗費了将近十年的時間,他們終于成功破解了中國古建築的奧秘,并解讀出《營造法式》這本古建築天書的真正含義,可見林徽因夫婦對于古建築的熱愛。是以,對于林徽因來說,北京古城牆,是堅決不能拆的。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林徽因與其他人的合影

反觀郭沫若,雖然也是以獨特的文學創作而出名,但是他對于曆史和史學的研究也同樣十分深入。郭沫若的許多作品,如《卓文君》《王昭君》都是“因史而興,因史而歎。”,是以,他對于古代封建制度有着強烈的批判意味。同時,他也專注于對古代人文社會和語言文字的研究剖析,先後出版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中國古代曆史論著,可見造詣頗深。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郭沫若

是以,同樣是緻力于曆史研究,兩人對于北京古城牆的意見分歧,問題正是出在對于曆史研究領域和方向的不同。北京古城牆作為一種曆史古建築,對于專攻曆史古建築的林徽因來說,就如同命根子,她深知保護留存古建築的重要性;而對于郭沫若來說,恐怕就并未如此了。那麼,北京古城牆為什麼會被拆,郭沫若為何又要堅持拆掉它呢?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郭沫若與家人

為什麼要拆掉北京古城牆?

北京古城牆,從元代開始修建,建成于明代,沿用至清朝,共經曆了百年滄桑曆史。在明成祖遷都北京後,便依據古城牆修建了城垣宮殿,裡外四重,用以抵禦外敵侵入,同時維護皇家威嚴,其牆内便就是衆所周知的“紫禁城”了。是以,北京古城牆又被當做封建帝制的象征。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随着近代的到來,封建帝制岌岌可危。在清末時期,北京古城牆就遭到義和團和八國聯軍的炮火洗禮,其正陽門城樓和箭樓都已被損毀;在後來的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為了修建環捷運路又拆除了古城牆的幾處甕城箭樓。

直到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整個國家都正處于急切的建設需求之中。經過各個高層上司人員的各方考量,最終決定将首都設立在北京。那麼,首都确立下來之後,又該如何對其進行規劃建設呢?這北京古城,就以其地處中心,橫跨東西南北的獨特地理位置成為了首都建設問題之中的衆矢之的。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新中國成立的北京

其中,以梁思成林徽因為首的古建築學派提議将新城建在古城之外,在北京古城内造一座曆史博物館,以保護古城内的各項建築。而蘇聯建築專家卻并不這麼認為,他們提出,要将新中國的政治中心放在古城内,才更能彰顯新中國政權的獨特性,而中共中央方面也深以為然,于是便采納了在古城内進行改造建設的方案。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古城牆

确定方案後,古城牆的去留也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林徽因梁思成夫婦自然是主張保留古城牆的,并認為古城牆有着極其重要的曆史研究價值;但是郭沫若等人卻并不這樣想。

我們要知道郭沫若深谙古代社會人文,他出于對古代封建思想的批判,認為古城牆是舊時代封建帝制的象征,意味着舊思想舊文化和舊階級對于人民的壓迫,在如今的解放新時代,這些舊時代的象征理應破除。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其次,郭沫若一派還認為,出于城市規劃建設的需要,古城牆的存在有些“礙事”。首先,在和平年代,這些用以抵禦外敵的古城牆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再者,古城牆還會阻礙交通道路等基礎建設的規劃實施,也會壓縮北京的建設空間,實在多餘。

當然,由于時代的局限性和當時人們對于建設新時代的迫切需要,郭沫若的說法還是打動了許多人。隻不過這個決定令林徽因梁思成一等“保護派”實在痛心疾首,為了成功保下北京古城牆,他們也給出了一些具體方案來阻止北京古城牆的消隕。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保護北京古城牆

梁思成林徽因等衆位古建築學家,一起送出了一份長達兩萬多字的報告方案:《關于中華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建議》,方案提到如何利用古城牆改造為登高攬勝的旅遊景點,并對護城河進行修繕綠化,不斷強調其曆史人文價值和建築學價值,據理力争。不僅如此,林徽因夫婦倆還為其四處遊說奔走,為文物保護盡最大的努力。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梁思成與林徽因

可惜,林徽因梁思成夫婦所做的努力,仍然沒能挽救古城牆的拆除傾塌。面對人們對曆史文物的大肆破壞,林徽因氣急攻心,一病不起,其保護古迹文物的決心令人歎惋。

在其後,相關部門和郭沫若一派還決定拆除永定門、朝陽門各個城樓,面對人們對于文物古迹的大肆破壞,林徽因感到十分痛心疾首,她仍拖着病體,不惜前去怒斥相關部門帶頭人:

“拆了這八百年的古城牆,就等于是毀壞了曆史的真古董。倘若執意拆除,将來遲早後悔,要是再想複原重建,也不過是件赝品擺設!”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林徽因

林徽因一番話,字字珠玑,可見一生緻力于保護文物古迹的林徽因,其決心之悲壯。可未曾想到,林徽因一語成谶,多年以後,當經濟水準和生産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第三産業如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促使北京城相關部門又開始重視起對于曆史古迹和文物的保護和修複——《我在故宮修文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修複文物

曆史考古學家們趕緊将殘存的北京古城樓列入重點文物保護範圍,并對兩段幸存的古城牆展開修複和再建,一段被建成明城牆遺址公園,一段便被修複成西便。可惜,在如今寸土寸金的北京,想要再進行文物遺址的再建和擴建,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以,對于古城牆的修複,我們也隻能止步于此了。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如今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況且,被修複重建後的古城牆,也早已不是當年的古董城牆,也沒有那份獨特的曆史厚重感,确實與林徽因所說的赝品别無二緻。如果不是當年執意要拆除北京古城牆,如今的北京,作為古城的人文氣息将會更加濃厚。面對消逝的北京古城牆,我們也應該真正重視起來對于文物遺址的保護,畢竟,那是前人為我們留下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财富。

林徽因奔走多日,沒能阻止郭沫若堅持拆北京古城牆,今人們後悔了

是以,對于郭沫若一派對于拆除古城牆的批判意識,我們也不能完全聽之任之,而是應該有所取舍。同樣,對于傳統文化,我們決不能一概否定,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建立文化自信,才能使得中華文化得到更加進步的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