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桥司令”陈明义,曾与肖永银4个月乞讨回陕北,后为开国少将

1936年10月下旬,红军第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第9军、第30军,根据组织命令,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渡过黄河,后面随着战场形势变化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

“金桥司令”陈明义,曾与肖永银4个月乞讨回陕北,后为开国少将

当时的西路军处境艰难,与数倍的敌人浴血奋战,但寡不敌众失败后,敌人一路围追堵截,红军且战且行,随后部队分散,1937年3月总部商量决定,由袁立夫,作战参谋陈明义,警卫排长肖永银带着20余人护送徐向前和陈昌浩返回延安。

随后走了好几天,路上不断有敌人在搜捕红军队伍,一路上他们只能摸黑赶路,躲过敌人的搜查。但目标仍然太大,徐向前就建议分散行动,徐向前交给陈明义和肖永银一封信,叮嘱他们要把信交给组织,再汇报情况。就这样陈明易与肖永银与徐向前分开了,随后在祁连山一带兜兜转转躲避敌人,但仍然没躲过敌人,带领的人被打散,只剩下了陈明义和肖永银滚下山崖逃脱敌人。

两个人只能挨饿受冻,并且糟糕的是在与敌人周旋中陈明义后背被岩石刮伤,两人随后联系上了从事秘密交通工作的吴建初,他当时奉命在发展同志,借助了煤窑展开活动,为了养伤,陈明义与肖永银在一个很深的煤窑中隐蔽了十八天,马家军的搜查风声放松了,两人觉得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完不成任务,也不能到延安。

“金桥司令”陈明义,曾与肖永银4个月乞讨回陕北,后为开国少将

于是两人又重新踏上了征程,翻雪山穿沙漠,沙漠之中只有沙子,两个人饥渴难耐,险些走不出沙漠,幸好天黑后遇到了一处清泉,两人才得以维持生命,走出了沙漠。随后他们俩沿着长城往东走,白天分头要饭,晚上走累了,两人就互相倚靠体温取暖。

两人就这样一路艰难前进,渡过黄河后,原本准备往延安方向走,但听说路上有匪徒,两人改道去了援西军的司令部镇原县,当两个人到了镇原县的时候,已经是1937年7月了,一路走来,已经用了4个月,两人才逃出生天。

刘伯承司令员亲自出门迎接了陈明义跟肖永银,两个人此时已经是衣衫褴褛,刘伯承看到后留下了热泪。两人也因为见到了战友喜极而泣。随后将信交还给了刘伯承,两人才得以休息。

“金桥司令”陈明义,曾与肖永银4个月乞讨回陕北,后为开国少将

建国后,组织决定进军西藏的任务由十八军担负。经过讨论,决定由张国华,谭冠三先率领主力进军拉萨,十八军其余部队组建后方部队,陈明义此时任进藏后方部队司令员,当时经过讨论,认为只有把公路修通了,我军才算在西藏占领脚跟,要打通海拔5300米的雀儿山,雀儿山被称作“生命禁区”,要在年底就打通,这项工程的难度可想而知,但陈明义当即表态:“修不通雀儿山,一律不准下山过年。”

为了了解雀儿山,陈明义要自己爬上山顶,陈明义是河南商城人,并没有在高原高原生活过的习惯,爬山时出现了高原反应,感觉到头晕目眩,但他坚持着爬上了雀儿山山顶。他自己身体力行,3个月爬上了3次雀儿山山顶,指挥大军顽强奋战,打通了雀儿山。1954年,全长2500公里的康藏公路开通,西藏人民称赞这是“金桥”,通向光明的大道。而指挥修建公路的陈明义也成了“金桥司令”。

1955年,陈明义被授予了少将军衔,担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随后还参加了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协助张国华取得了胜利。他担任副司令员期间,两次登上西藏海拔最高5300米,最艰苦的哨所查果拉哨所。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吃菜等问题。查果拉哨所含氧量只有内地的35%,每年的平均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可想而知生活有多么艰苦。

陈明义将军虽然掌握着权力,但从不徇私。对自己的后代和亲属都十分严格,他的侄儿想让他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他将自己行军时的大棉衣送给了他,二侄儿想让他帮忙解决工作问题,他却写信让他在家种好田,不帮他徇私情。

陈明义晚年时,依旧挂念着祖国和西藏边防的建设情况,2002年,陈明义将军因病在成都去世,享年85岁。

回看陈明义将军的一生,是为祖国奉献的一生,从“红小鬼”成长到司令员。历时4个月艰苦生活返回陕北,在西藏地区工作了25年,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立下了赫赫功劳。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位将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