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百年巨匠 | 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书,《启功书法选》。

启功(1912—2005),中国书法家,书画鉴定家。字元伯,一作元白。满族。姓爱新觉罗,雍正帝九世孙。长于古典文学、古文字学的研究,曾在辅仁大学任教。1949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著《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论书绝句百首》等,出版《启功书画留影集》以及多种书法选集。

启功先生,以书法之名最著,但其绘画亦师出名门,令人难望项背。启功最早拜画家贾羲民为师,又转投名画家吴镜汀门下,学习“内行画”。后又从溥心畲和齐白石两位大师。

对于书法,启功曾对画家刘宗汉说,他的字没有“芯儿”。对此,刘宗汉的理解是,这“阐明了结体与行气的关系,不能不说是对中国书法研究的一大贡献。”启功“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竞体芳”,习惯上是“二王的用笔,欧柳的结体”,最后自成“启体”,书界评其为“外柔内刚、自然洒脱、清隽儒雅而妩媚华美”。

启功曾临习大量碑帖,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被称为“启体”。书法界评论道:“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

对于书法艺术本身,特别是字的结构颇有创见。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并把字的重心放在方格中心。启功却发现,字的重心不在传统的米字格的中心点,而是在距离中心不远的四角处,还推算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符合所谓的“黄金分割率”,对学习书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启功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极受青睐。以2003年北京春拍为例,中国嘉德共推出他的10幅作品,全部成交,其中超过8万元的有4幅,《行书唐宋诗七幅》镜心被拍至41.8万元,成交价令人咋舌。从书法发展来看,凡规矩成帖的书法才是好书法,也更有价值。

启功先生66岁生日时就为自己拟过一个墓志铭: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启功先生的幽默令人莞尔,而先生的豁达知命令人景仰。人贵有自知之明,越诚实越谦虚的人,声望愈隆,评价愈高,因为公道自在人心,人人心中都有秤盘星,不是靠自己添秤,甚至自吹自擂的,若如此只是徒添笑柄耳。

读书,天下第一乐事也,很少购买成套的书籍,但有三套还是禁不住诱惑:一是苏轼全集,二是敦煌写经全集,三是便是启功全集,因为我相信,此三套书可为枕边书,可为一生读也。

《启功书法选》高清欣赏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百年巨匠|老字帖:柔毫倩影,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启功书法

书法 发现心灵的美好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心游万仞 精骛八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