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谁不想成为下一个特斯拉?同年涌入10位新造车“玩家”

90后当道的时代,对汽车的要求似乎从追求整车高性价比到车机互联是否好玩、新鲜。随着购车主力的变化,车企也在做出改变,所以在这一年时间诞生了10家新造车品牌,可见不少车企在智能电动车这一方面火力全开。

在造车新势力的影响下,传统车企加快进场速度,让新老玩家之间的竞争逐渐白热化。今年广州车展可以说是“神仙打架”,阿维塔科技、飞凡汽车、沙龙汽智己智己汽车等传统车企智能智能代表作”集中涌入,连小米、小牛这样的科技企业或者跨界企业也选择“下场造车”。站在新能源风口,谁不想成为下一个特斯拉?

谁不想成为下一个特斯拉?同年涌入10位新造车“玩家”

传统车企的“小号”纷纷落地

继去年北汽、东风通过极岚图岚图冲击新能源汽车高端板块后,今年有更多自主品牌进入高端局。但此前自主品牌在高端板块并不吃香,现如今有不少传统车企通过它们的“代表作”主攻30万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

11月,由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高端电动车品牌——阿维塔正式发布。单从阵容来看,阿维塔的第一款车型起点已经很高。从外观来看,竞争对手锁定在了特斯拉Model Y和蔚来ES6中,但这两款都是各家热度比较高的车型,想要在这二者中突围,显然难度并不小。据悉,阿维塔11将于明年二季度发布、三季度实现量产并完成首批交付。

谁不想成为下一个特斯拉?同年涌入10位新造车“玩家”

同时,在今年广州车展中看到飞凡汽车的身影,首次亮相其旗下中大型SUV并取名为“飞凡R7”,将于明年下半年正式上市。此前,R品牌在上汽集团打造的品牌中并不算出圈。就在10月29日,上汽公布该品牌通过飞凡汽车成为独立品牌并且进行市场化的运作。这波操作让R汽车品牌的定位更加清晰,也体现了上汽集团加快发展高端智能电动车的决心。飞凡汽车CEO吴冰表示:“中高端市场更是必争之地,飞凡汽车就是瞄准该细分市场”。

谁不想成为下一个特斯拉?同年涌入10位新造车“玩家”

除了长安、上汽两位“国家队”成员,长城也在今年广州车展发布了旗下豪华纯电车型——机甲龙。为了更好地在新市场中竞争,沙龙将会采用完全独立的市场化运营,而且目标是成为40万元-80万元的中国纯电第一品牌。

谁不想成为下一个特斯拉?同年涌入10位新造车“玩家”

用车型矩阵抢占市场份额

众多新品牌在推出自家第一款车型的时候,已经有“玩家”用车型阵营先一步抢占市场份额。例如东风岚图首款车型FREE正式上市后,在今年广州车展发布了它的第二款量产车型“梦想家”,定位是大型豪华纯电MPV。同时,上汽集团旗下的另一款高端智己智己联合了阿里巴巴、张江高科共同打造。该品牌也在今年上市了首款产品L7,目前还发布了中型SUV智己LS7、概念车智己AIRO,准备以全新的模式抢占国内新能源市车市场份额。

谁不想成为下一个特斯拉?同年涌入10位新造车“玩家”

众多“新玩家”踊跃加入,无非是看中该市场的高利润和增量空间。有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豪华纯电动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600%,主攻高端市场的特斯拉、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都获得可观的销量成绩。其中,蔚来汽车平均售价在43.47万元以上,这高售价让蔚来汽车的毛利率转正并突破两位数。相较于竞争激烈的中低端车型,高端新能源市场仍然是一片蓝海。随着年轻人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购买力,新品牌能被更多消费者接受。

谁不想成为下一个特斯拉?同年涌入10位新造车“玩家”

想要得到更多关注,当然要顺应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不少新品牌将智能化作为卖点。前段时间,中证信券对当前新能源市场做出了分析,称未来智能化将会成为行业竞争的胜负手。更值得一提的是,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新平台等卖点让科技企业嗅到了商机。

其中,打着“誓不造车”口号的华为,通过寻找优质合作伙伴来输出它的高端技术。而赛力斯更是与华为深度捆绑,推出了AITO品牌冲击高端新能源市同是同是作为科技企业的百度联手吉利集度集度汽车冲进造车行业,并预计于2023年上市其首款车型,将采用由百度和高通共同支持的智能数字座舱系统。

谁不想成为下一个特斯拉?同年涌入10位新造车“玩家”

面对这样的大趋势,更多跨界企业坐不住了,纷纷选择以造车新势力的身份“亲自下场”。据悉,今年小米汽盒子盒子汽自游自游家汽宾理宾理等多家新势力相继入局。其中,作为第一家独自下场造车的小米,将在未来十年投入100亿美元造车,2024年实现首款车量产。

谁不想成为下一个特斯拉?同年涌入10位新造车“玩家”

汽车网评:新老玩家纷纷入局,“内卷”持续升温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们了解到今年1-11月渗透率为13.9%,据此,乘联会预判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可突破20%。在宽泛的新能源汽车品类中,智能纯电动车正在占据压倒性的比例。面对如此之大的增长趋势,又有哪个资本会放过吃红利的机会?

因此新老品牌的竞争越发激烈,在智能化方面可谓“百花齐放”,纷纷展现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来吸引消费者。而这样的“内卷”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个好事,车型选择变多了,而对于品牌来说,这种情况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