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波 李艳丽科技报记者 张景阳
记者近日从内蒙古科技大学、国家界清、长江学者李梅教授团队了解到,以稀土污染源三废料、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运用跨学科新思路,重建了一套高效富集稀土矿物——高品位稀土精矿焙烧分解——稀土精矿的清洁提取和氟相关元素的回收, 磷、氡接头新技术,该技术已进入试点阶段。这项新技术解决了稀土冶炼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的问题。
稀土是内蒙古的特色资源,稀土工业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特色产业,40年来,当地稀土冶炼一直采用高温焙烧工艺的浓硫酸,出现了严重的三废污染问题,富精矿中相关的资源非常宝贵, 磷、氡不仅没有恢复,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稀土冶炼三废污染一直制约着稀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稀土冶炼面临的问题,自治区于2017年启动并实施了"混合稀土精矿新技术清洁高效提取示范工程"重大科技项目,旨在源头上控制三废,提高资源利用率。科研团队研发的新技术可以替代已经使用近40年的浓硫酸焙烧工艺,从根本上解决稀土提取的三废污染、相关资源浪费等问题,实现稀土资源、新型氟化钠、磷酸钠等化工行业的绿色高效提取, 实现稀土相关资源循环利用,将内蒙古稀土资源的优势真正转化为绿色发展的经济优势。
"新技术的选矿部分改变了白云亿博矿仅生产50%稀土精矿的格局,将精矿品位提高到65%,回收率提高15%,解决了选矿不能同时实现高品位和高回收率的瓶颈,实现了高品位稀土精矿的产业化,"李梅说。新技术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包头稀土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3000吨/年高品位稀土及相关资源清洁高效开采新技术示范线(内蒙古科技大学地图)
李梅介绍,该新技术冶炼工艺可以回收93%以上高纯度的混合稀土氯化物溶液,同时冶炼过程中对相关资源造成氟、磷、钍等副产物的污染也可以回收利用,从源头上切断污染源。新工艺可获得纯度和回收率超过95%的氟化钠副产物,纯度大于98%,回收率超过95%的三种磷酸钠副产物;值得一提的是,氡浓缩是一种潜在的核燃料,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回收利用,稀土可以在回收过程中回收利用。
目前,冶炼部分新技术已建成年产3000吨混合稀土及相关资源清洁高效提取生产示范线,目前正在试生产运行中。李梅教授的团队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技术研发,使这项新技术技术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更加显著,最终形成了混合稀土精矿清洁高效提取的新技术体系,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稀土冶炼技术源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