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波 李豔麗科技報記者 張景陽
記者近日從内蒙古科技大學、國家界清、長江學者李梅教授團隊了解到,以稀土污染源三廢料、提高資源使用率為目标,運用跨學科新思路,重建了一套高效富集稀土礦物——高品位稀土精礦焙燒分解——稀土精礦的清潔提取和氟相關元素的回收, 磷、氡接頭新技術,該技術已進入試點階段。這項新技術解決了稀土冶煉三廢(廢氣、廢水、廢渣)污染的問題。
稀土是内蒙古的特色資源,稀土工業也是内蒙古自治區的特色産業,40年來,當地稀土冶煉一直采用高溫焙燒工藝的濃硫酸,出現了嚴重的三廢污染問題,富精礦中相關的資源非常寶貴, 磷、氡不僅沒有恢複,而且對環境造成了污染,稀土冶煉三廢污染一直制約着稀土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稀土冶煉面臨的問題,自治區于2017年啟動并實施了"混合稀土精礦新技術清潔高效提取示範工程"重大科技項目,旨在源頭上控制三廢,提高資源使用率。科研團隊研發的新技術可以替代已經使用近40年的濃硫酸焙燒工藝,從根本上解決稀土提取的三廢污染、相關資源浪費等問題,實作稀土資源、新型氟化鈉、磷酸鈉等化工行業的綠色高效提取, 實作稀土相關資源循環利用,将内蒙古稀土資源的優勢真正轉化為綠色發展的經濟優勢。
"新技術的選礦部分改變了白雲億博礦僅生産50%稀土精礦的格局,将精礦品位提高到65%,回收率提高15%,解決了選礦不能同時實作高品位和高回收率的瓶頸,實作了高品位稀土精礦的産業化,"李梅說。新技術不僅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為標頭稀土産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援。"

3000噸/年高品位稀土及相關資源清潔高效開采新技術示範線(内蒙古科技大學地圖)
李梅介紹,該新技術冶煉工藝可以回收93%以上高純度的混合稀土氯化物溶液,同時冶煉過程中對相關資源造成氟、磷、钍等副産物的污染也可以回收利用,從源頭上切斷污染源。新工藝可獲得純度和回收率超過95%的氟化鈉副産物,純度大于98%,回收率超過95%的三種磷酸鈉副産物;值得一提的是,氡濃縮是一種潛在的核燃料,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回收利用,稀土可以在回收過程中回收利用。
目前,冶煉部分新技術已建成年産3000噸混合稀土及相關資源清潔高效提取生産示範線,目前正在試生産運作中。李梅教授的團隊通過一系列的創新技術研發,使這項新技術技術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更加顯著,最終形成了混合稀土精礦清潔高效提取的新技術體系,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稀土冶煉技術源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