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Dockerfile 命令详解

FROM 指令用于指定其后构建新镜像所使用的基础镜像。FROM 指令必是 Dockerfile 文件中的首条命令,启动构建流程后,Docker 将会基于该镜像构建新镜像,FROM 后的命令也会基于这个基础镜像。

FROM语法格式为:

通过 FROM 指定的镜像,可以是任何有效的基础镜像。FROM 有以下限制:

FROM 必须 是 Dockerfile 中第一条非注释命令

在一个 Dockerfile 文件中创建多个镜像时,FROM 可以多次出现。只需在每个新命令 FROM 之前,记录提交上次的镜像 ID。

tag 或 digest 是可选的,如果不使用这两个值时,会使用 latest 版本的基础镜像

在镜像的构建过程中执行特定的命令,并生成一个中间镜像。格式:

RUN 命令将在当前 image 中执行任意合法命令并提交执行结果。命令执行提交后,就会自动执行 Dockerfile 中的下一个指令。

层级 RUN 指令和生成提交是符合 Docker 核心理念的做法。它允许像版本控制那样,在任意一个点,对 image 镜像进行定制化构建。

RUN 指令创建的中间镜像会被缓存,并会在下次构建中使用。如果不想使用这些缓存镜像,可以在构建时指定 <code>--no-cache</code> 参数,如:<code>docker build --no-cache</code>。

格式:

和 RUN 指令一样,也有两种格式,一种类似于命令行,一种类似于函数调用。COPY 指令将从构建上下文目录中 &lt;源路径&gt; 的文件/目录复制到新的一层的镜像内的`&lt;目标路径&gt;`位置。比如:

<code>&lt;源路径&gt;</code>可以是多个,甚至可以是通配符,其通配符规则要满足 Go 的 filepath.Match 规则,如:

<code>&lt;目标路径&gt;</code>可以是容器内的绝对路径,也可以是相对于工作目录的相对路径(工作目录可以用 WORKDIR 指令来指定)。目标路径不需要事先创建,如果目录不存在会在复制文件前先行创建缺失目录。

此外,还需要注意一点,使用 COPY 指令,源文件的各种元数据都会保留。比如读、写、执行权限、文件变更时间等。这个特性对于镜像定制很有用。特别是构建相关文件都在使用 Git 进行管理的时候。

ADD 指令和 COPY 的格式和性质基本一致。但是在 COPY 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功能。比如<code>&lt;源路径&gt;</code>可以是一个 URL,这种情况下,Docker 引擎会试图去下载这个链接的文件放到<code>&lt;目标路径&gt;</code>去。

在构建镜像时,复制上下文中的文件到镜像内,格式:

注意

如果 docker 发现文件内容被改变,则接下来的指令都不会再使用缓存。关于复制文件时需要处理的/,基本跟正常的 copy 一致

格式有两种:

这个指令很简单,就是设置环境变量而已,无论是后面的其它指令,如 RUN,还是运行时的应用,都可以直接使用这里定义的环境变量。

这个例子中演示了如何换行,以及对含有空格的值用双引号括起来的办法,这和 Shell 下的行为是一致的。

为构建的镜像设置监听端口,使容器在运行时监听。格式:

EXPOSE 指令并不会让容器监听 host 的端口,如果需要,需要在 docker run 时使用 <code>-p</code>、<code>-P</code> 参数来发布容器端口到 host 的某个端口上。

VOLUME用于创建挂载点,即向基于所构建镜像创始的容器添加卷:

一个卷可以存在于一个或多个容器的指定目录,该目录可以绕过联合文件系统,并具有以下功能:

卷可以容器间共享和重用

容器并不一定要和其它容器共享卷

修改卷后会立即生效

对卷的修改不会对镜像产生影响

卷会一直存在,直到没有任何容器在使用它

VOLUME 让我们可以将源代码、数据或其它内容添加到镜像中,而又不并提交到镜像中,并使我们可以多个容器间共享这些内容。

WORKDIR用于在容器内设置一个工作目录:

通过WORKDIR设置工作目录后,Dockerfile 中其后的命令 RUN、CMD、ENTRYPOINT、ADD、COPY 等命令都会在该目录下执行。 如,使用WORKDIR设置工作目录:

在以上示例中,pwd 最终将会在 <code>/a/b/c</code> 目录中执行。在使用 docker run 运行容器时,可以通过<code>-w</code>参数覆盖构建时所设置的工作目录。

USER 用于指定运行镜像所使用的用户:

使用USER指定用户时,可以使用用户名、UID 或 GID,或是两者的组合。以下都是合法的指定试:

使用USER指定用户后,Dockerfile 中其后的命令 RUN、CMD、ENTRYPOINT 都将使用该用户。镜像构建完成后,通过 docker run 运行容器时,可以通过 <code>-u</code> 参数来覆盖所指定的用户。

CMD用于指定在容器启动时所要执行的命令。CMD 有以下三种格式:

省略可执行文件的 exec 格式,这种写法使 CMD 中的参数当做 ENTRYPOINT 的默认参数,此时 ENTRYPOINT 也应该是 exec 格式,具体与 ENTRYPOINT 的组合使用,参考 ENTRYPOINT。

与 RUN 指令的区别:RUN 在构建的时候执行,并生成一个新的镜像,CMD 在容器运行的时候执行,在构建时不进行任何操作。

ENTRYPOINT 用于给容器配置一个可执行程序。也就是说,每次使用镜像创建容器时,通过 ENTRYPOINT 指定的程序都会被设置为默认程序。ENTRYPOINT 有以下两种形式:

ENTRYPOINT 与 CMD 非常类似,不同的是通过<code>docker run</code>执行的命令不会覆盖 ENTRYPOINT,而<code>docker run</code>命令中指定的任何参数,都会被当做参数再次传递给 ENTRYPOINT。Dockerfile 中只允许有一个 ENTRYPOINT 命令,多指定时会覆盖前面的设置,而只执行最后的 ENTRYPOINT 指令。

<code>docker run</code>运行容器时指定的参数都会被传递给 ENTRYPOINT ,且会覆盖 CMD 命令指定的参数。如,执行<code>docker run &lt;image&gt; -d</code>时,-d 参数将被传递给入口点。

也可以通过<code>docker run --entrypoint</code>重写 ENTRYPOINT 入口点。如:可以像下面这样指定一个容器执行程序:

完整构建代码:

使用docker build构建镜像,并将镜像指定为 itbilu/test:

构建完成后,使用itbilu/test启动一个容器:

在运行容器时,我们使用了 <code>-g "daemon off;"</code>,这个参数将会被传递给 ENTRYPOINT,最终在容器中执行的命令为 <code>/usr/sbin/nginx -g "daemon off;"</code>。

LABEL用于为镜像添加元数据,元数以键值对的形式指定:

使用LABEL指定元数据时,一条LABEL指定可以指定一或多条元数据,指定多条元数据时不同元数据之间通过空格分隔。推荐将所有的元数据通过一条LABEL指令指定,以免生成过多的中间镜像。 如,通过LABEL指定一些元数据:

指定后可以通过docker inspect查看:

ARG用于指定传递给构建运行时的变量:

如,通过ARG指定两个变量:

以上我们指定了 site 和 build_user 两个变量,其中 build_user 指定了默认值。在使用 docker build 构建镜像时,可以通过 <code>--build-arg &lt;varname&gt;=&lt;value&gt;</code> 参数来指定或重设置这些变量的值。

这样我们构建了 itbilu/test 镜像,其中site会被设置为 itbilu.com,由于没有指定 build_user,其值将是默认值 IT 笔录。

ONBUILD用于设置镜像触发器:

当所构建的镜像被用做其它镜像的基础镜像,该镜像中的触发器将会被钥触发。 如,当镜像被使用时,可能需要做一些处理:

STOPSIGNAL用于设置停止容器所要发送的系统调用信号:

所使用的信号必须是内核系统调用表中的合法的值,如:SIGKILL。

SHELL用于设置执行命令(shell式)所使用的的默认 shell 类型:

SHELL在Windows环境下比较有用,Windows 下通常会有 cmd 和 powershell 两种 shell,可能还会有 sh。这时就可以通过 SHELL 来指定所使用的 shell 类型:

构建Nginx运行环境

构建tomcat 环境

Dockerfile文件

<code>tomcat7.sh</code>命令文件

容器轻量化。从镜像中产生的容器应该尽量轻量化,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停止、销毁、重新生成并替换原来的容器。

使用 <code>.gitignore</code>。在大部分情况下,Dockerfile 会和构建所需的文件放在同一个目录中,为了提高构建的性能,应该使用 <code>.gitignore</code> 来过滤掉不需要的文件和目录。

为了减少镜像的大小,减少依赖,仅安装需要的软件包。

一个容器只做一件事。解耦复杂的应用,分成多个容器,而不是所有东西都放在一个容器内运行。如一个 Python Web 应用,可能需要 Server、DB、Cache、MQ、Log 等几个容器。一个更加极端的说法:One process per container。

减少镜像的图层。不要多个 Label、ENV 等标签。

对续行的参数按照字母表排序,特别是使用<code>apt-get install -y</code>安装包的时候。

使用构建缓存。如果不想使用缓存,可以在构建的时候使用参数<code>--no-cache=true</code>来强制重新生成中间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