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无创筛查重大慢病,眼功能成像新技术获突破,国家多个基金支持

近日,北京大学/深圳湾实验室任秋实团队提出了一项无创检测眼神经与视网膜动态氧代谢功能的多模态眼功能成像新技术,部分研究成果已形成论文发表在国际生物医学光子学权威期刊Journal of Biophotonics上。

人类大脑获得外界信息80%以上是通过眼睛感知的,因此眼健康对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另外,人眼还是观察脑认知、人体代谢、人体微循环与心脑血管状态的天然窗口,多种重大慢病可能并发或继发眼病。

临床研究还证实,眼底病变具有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糖尿病和肾病等多种慢病的标志性特征,可以作为疾病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的判断标准。

因此,研究一种智能化的多模态视觉功能检查技术设备,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致盲性眼病和其它慢病进行预警、筛查与监测,实现重大慢病管理的前移,对节省医疗资源、推进人民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创筛查重大慢病,眼功能成像新技术获突破,国家多个基金支持

视网膜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直接观察的微循环系统,也是人体中氧气消耗最高的器官之一。视网膜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性分信息对于疾病的筛查、诊断以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现有的视网膜结构与功能成像仪器相互独立,难以实现同步测量与评估,极大限制了视网膜结构与功能性分析。

任秋实教授团队将多光谱成像技术与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有机融合,并结合眼动分析与瞳孔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模眼功能成像分析技术,可实现视网膜多光谱成像、眼底彩色合成图像、视网膜血管直径测量、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量、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灌注成像、视网膜血流搏动分析、视网膜氧代谢动力学等结构性与功能性信息,为更加全面地评估视网膜微循环特征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北京大学/深圳湾实验室任秋实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多模态眼功能成像的技术开发,团队将持续深入地对本技术进行研究和优化升级。该团队目前正和各大医院合作开展多模眼功能成像分析技术在眼科、神经内科、心内科以及肾内科等的大样本临床研究,预期将对疾病的筛查、诊断以及预后展开更加全面的研究,让心灵之窗为健康护航。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生物医学成像设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深圳科技计划深圳南山创新与业务发展基金的经费支持。(文|《财经天下》周刊 史思同 编|孙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