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她知道父母每天都早出晚归,用辛苦卖菜的钱供自己上学,所以她一直都在努力学习,争取每次考试都能获得好的成绩。在生活中,她也非常父母,尽量帮父母多干些家务活。
可每当这个时候,父母就苦口婆心地说:“宝贝,我们不用你帮我们干活,只要你好好学习就可以了!你要知道,我们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你可要考上好的大学啊!”“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这样一来,才能对得起我们今天的辛苦和付出!”
苗苗把父母的话记在了心上,并发誓一定不辜负父母的付出和希望。在学习上,她比任何同学都努力刻苦,每天认真听课,积极完成作业,晚上做各种作业、练习,不到11点都不睡觉。经过几年的努力,她终于考上了重点中学,并且赢得了学校的奖学金。可随着父母的期盼越来越高,苗苗的压力也变得越来大。尤其是上了中学以后"学科越来越多,作业越来越繁重,再加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苗苗即便再努力,成绩也有不理想的时候。这时候,父母就会抱怨:我们这么辛苦地工作,不舍得吃好的、穿好的,都是为了你的学习,你怎么就拿不出好的成绩来呢?”“你这么不努力对得起我们的付出吗?”
听了父母的付出和牺牲,苗苗的负罪感越来越重,认为只有自己坚持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才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越是这样,苗苗的心理压力就越大,学习效果也就越不理想。最后,在多重压力的打击下,苗苗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都出现了问题,甚至还患上了抑郁症。
正是苗苗父母的殷切希望,让孩子失去了十几岁时应有的活泼和快乐,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也正是父母每天把自己的“牺牲”挂在嘴边,才让孩子产生沉重的罪恶感, 几乎压垮了她这柔弱的肩膀,摧毁了她幼小的心灵。
所有的父母都为自己的孩子做出过这样那样牺牲,也心甘情愿地为孩子做出牺牲。然而,一旦这种“牺牲”成为我们教育孩子的武器,并且时常把它挂在嘴边,那么 ,在孩子看来,除了压力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了。
时间久了,孩子还可能越来越怀疑自己,越来越自卑。
更严重的是,这种沉重的压力和强烈的负罪感,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使他们产生很多负面情绪和潜在的不安感,甚至对未来的人生产生不良的心理阴影。
父母爱孩子,肯为孩子“牺牲”,可哪一个父母没有作牲过,没有为孩子改变过。无辣不欢的重口味妈妈,哺乳期硬是没有吃一口辣椒,养成了清淡的饮食习惯;爱化妆的美女,有了孩子之后便每天素颜,从不化妆。为了让孩子过上好日子,贫穷的义母宁愿自己吃苦受罪……说这是为孩子“牺牲”,不如说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一旦父母把这些“牺牲"记在心里,并且时常对孩子提起,孩子就会觉得是自己让父母不快乐,是自己害了父母,他们就会背负着心灵重担。
就像前段时间伊能静说的一样,“为什么要为孩子牺牲?他没有要你牺牲什么。他要你快乐,当你说为他牺牲的时候,也许你没想过,他因此背负了你的伟大。而这种让孩子内疚、负重前行的话语,不自觉地种在孩子内心,变成我那么爱妈妈,却害了妈妈,我不要生下来就好了,我宁可你不要牺牲什么,你快乐地生活吧。”
难道这就父母们想要看到的吗?
所以,不要再把自己的“牺牲”挂在嘴边,不要再说“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还是不听话?”“我牺牲了自己,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我就失望了!”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并且幸福、轻松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