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革命年代中,涌现出太多太多的抗日爱国英雄。然而,英雄的牺牲方式却是不尽相同,有人死在战场之上,有人死在战场之后,但也有人死在叛徒手中。如曾创建鄂豫皖苏区以及空军,后又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有人说杨靖宇若不牺牲,建国后必有元帅军衔,但无奈于历史没有假如。

杨靖宇从河南革命起家,九一八事变后,在组织的任命下,杨靖宇奔赴东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杨靖宇抵达东北后,迅速展开工作,组建抗日联队。在七七事变之前,杨靖宇的队伍高达6000多人,武器火力配备基本完整。七七事变后,杨靖宇曾多次率部队西征日军,以阻挡日军南下侵占中国的步伐。
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在东北大肆呼吁抗日力量进行联合。与此同时,杨靖宇在东北地区,开始对日游击作战,有效地牵制且打击了日军。日军在遭受到连番打击以后,纠集兵器精良的混成旅部队围剿杨靖宇,却不料中了杨靖宇的埋伏,结果混成旅被彻底歼灭。杨靖宇在接连胜利的同时,也引来日本人的注意。随后,在1939年秋冬时,杨靖宇力战而竭,不幸牺牲,时年35岁。
但据部分抗联老战士回忆,杨靖宇的牺牲也是另有隐情。据悉,杨靖宇的死亡与四位叛徒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其一,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本为杨靖宇的得力干将,却在1938年7月投敌叛国,随后率部将杨靖宇部逼入绝境,只因程斌在向日本投诚后,直接将东北抗联的补给基地全部摧毁。
其二,警卫排长张秀峰。他是杨靖宇一手带大的孩子,却在杨靖宇最困难的时候,把东北抗联的全部经费卷走,率警卫排叛变,继而将杨靖宇的行踪暴露;其三,赵廷喜,说起来此人的叛变程度最大,杨靖宇战斗至精疲力尽之际,赵廷喜直接向敌人告密,导致杨靖宇行踪暴露。其四,程斌麾下张奚若,张奚若跟其几个拜把子兄弟,在日军的一声令下,向昔日的领导开枪射击,尤其是张奚若与白万仁,这两人在次日将杨靖宇的头颅割下,向日本人邀功领赏。
在那众多叛徒中,程斌死于解放后的镇反运动,而赵廷喜在1946年被枪毙在杨靖宇英雄的墓前。剩余的其他人,大多数都因为种种原因,逃脱了应有的审判,甚至于张奚若还曾在记者面前拒不承认自己当年参加过东北抗联。由此来说,杨靖宇的死亡,其实是这四位叛徒综合迫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