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战神戚继光的成长,得益于他有一位严父之外,另外还有一位良师

战神戚继光的成长,得益于他有一位严父之外,另外还有一位良师

戚景通一生刚直清廉,家里四壁萧然。

有人私下议论:清廉有什么用处呢?看他将来能给子孙留下些什么。

戚景通听了这样的议论,特意找戚继光谈心,说:“你会不会因为我没能为你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而怨恨我?跟你说了吧,你老爹我能给你的,只能是激励你奋发向上的精神财富,你如果真能继承这份财富,我就心满意足了。”

戚继光扑通跪下,认认真真地答:“父亲大人传授给我的,是我一辈子都享用不完的财富,怎么会有怨恨呢?”

戚景通听了,满意地笑了。

由于大明的江山是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蒙元而得来的,而被驱逐出关外的蒙元后裔一直不甘心,代代与大明为敌,时不时发兵内犯。

戚景通作为一名军人,虽然已经退休,却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在家教育儿子的同时,也潜心研究御敌方略,写成了数百篇备边军事方策,但一直没有机会上奏。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六月,七十二岁的戚景通患上了重病,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便叫过戚继光,让他即日到京师办理袭职手续,并将自己备边的军事方策也带去上奏朝廷。

战神戚继光的成长,得益于他有一位严父之外,另外还有一位良师

因为家穷,为凑足戚继光上京的路费,戚景通狠下心来把家里的一间大房子给卖了。

临走前,全家在郊外陈设祭品,祭告祖先。

戚老爷子握着戚继光的手,意味深长地说:“我给你留下的东西,可不要轻易使用。”

戚继光心有灵犀地答道:“我只会努力求取有所增加,怎么敢轻易使用掉呢?”

旁人对父子两人的对话莫名其妙。

其实,父子两人说的东西并不是钱财,而是指戚家世袭的荣耀。

戚继光对老爹的回答可不是随口敷衍,而是努力践行——他后来所取得的成就、荣耀,远远超过戚家的任何一代先祖。

只不过,戚继光当时没有想到的是,老父亲的这一句话,竟是最后的遗言。

当年冬十月,他办好袭职手续,回到家里,父亲已经长眠于地下。

戚继光伤感无限,朝夕哀号。

一个人要获得成才,家庭教育之外,师友的教育、以及其所生活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戚继光在成长道路上,除了有一位好父亲,还有一位好老师。

戚继光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到京师办理了袭职手续后,成为了登州卫指挥佥事,当然,还是虚衔,还没安排有实际的工作。

在等待安排实际工作的日子里,戚继光觉得自己才学不足,有心外出求学,以充实自己。

但是,没有袭职之前,戚继光是可以随意外出的,袭职之后,就有条件限制了。

原因很简单,登州卫指挥佥事属于四品官,按照朝廷的规定,四品官员出行,必须是车、轿接送,不这样做就是违制。

戚继光家穷,哪配置得起轿子和车子?

没有车和轿,就意味着没法外出求学了。

戚继光的好老师名叫梁玠,是当地有名的大儒,知道戚继光的难处,主动上门对戚继光:“你家是世代的将军,现在你已经承袭了官职,还不忘读书,太难得了,我有什么理由不帮助你让你成全你的志向呢?”

这之后,梁玠天天上门来教戚继光,不收戚继光一分钱,不在戚家吃一顿饭。

某天,戚继光过意不去,借了点钱,备了一桌简单的酒菜,留老师在家吃一次饭。

梁玠生气地说:“你这是干什么?你这是干什么?!你父亲一生廉洁清白,都没给你留下什么财产,你哪来的钱来置办酒菜呢?我来教你是因为我看重你将来一定是个人才,我难道是为了吃你的饭菜才来的吗?”

当晚,梁玠愣是一口饭没吃,拂袖而去。

老师的言行极大地震撼到了戚继光的内心世界,他更深地认识到,人世间有一样东西,远比人的衣食住行重要,比金子还珍贵。这样东西就是——道义。

战神戚继光的成长,得益于他有一位严父之外,另外还有一位良师

当晚,他就写了道歉信让弟弟给送过去,诚恳地向老师赔罪、认错。

其实,老师也不是真生气,他是想这样的方式来教育自己最心爱的这位学生罢了。

得到了戚继光的赔罪道歉后,老师第二日也还是像往常一样过来教学。

戚继光日坐书舍,旦暮勤读,决心不辜负父亲、老师的期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读书之余,戚继光题有一首《韬钤深处》言志励己:

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尊来揖客,挥尘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另外,又刻志于楹,作“功名双鬓黑,书剑一囊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