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若咸丰效仿汉武帝废慈禧,是否还会有近代屈辱史?

可以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当中,中国已经就很屈辱了,而且这第二次英法联军竟然还进逼北京,使得清王朝的皇帝咸丰不得已只能找个理由仓皇出逃,让奕訢在北京和外国人周旋,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件极为丢脸的事情。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在慈禧当权之前清王朝就已经是这幅样子了,更何况之后?

如若咸丰效仿汉武帝废慈禧,是否还会有近代屈辱史?

再回到原题,我们撇开其他不谈,就说一说如果咸丰皇帝效仿汉武帝将慈禧给除去,那么清王朝将会何去何从?我个人认为也许状况会好许多,但是至于说具体会到哪一步,我想这是谁也说不准的事情。

其实咸丰帝也很明白慈禧对于权力所表现出来的野心,所以他在临终之前让八大臣辅佐新君同治,并且担心八大臣挟权自重,欺负同治年幼,于是便将他的两枚私印“御赏”“同道堂”分别交给了慈安和同治,并且规定只有在政令上盖上这两枚印象才能够生效,所以以此来进一步牵制八大臣的权力,也让这孤儿寡母的能够有所自保之力,而慈禧则不在咸丰的考虑范围之内,只是心生怜悯而没有效仿汉武帝之事。

如若咸丰效仿汉武帝废慈禧,是否还会有近代屈辱史?

所以说,慈禧在这个时候是没有什么权力的,只不过是母凭子贵荣升成为了太后,这里讲一下,八大臣并没有将慈禧和慈安并列在一块称太后,而是将慈禧放到后一天称为太后,这其中还有慈安的不忍心的因素,不过,尽管如此,八大臣明白慈禧的野心,所以对慈安毕恭毕敬,对慈禧倒选择抑制,所以慈禧特别的恨八大臣。

时人有云“东宫优于德,西宫优于才”。也就是说,慈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令百官由衷尊重,而慈禧则是体现在她的心思缜密,很有心机,所以她才能够在辛酉政变当中有着如此瞩目的表现。但是,我个人觉得,有才无德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对于一个国家掌权者而言,正所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所以后来慈禧不顾国家财政捉襟见肘,执意要搞园子工程供自己享乐。

如若咸丰效仿汉武帝废慈禧,是否还会有近代屈辱史?

而慈安则不同,虽然慈安在治国理政上差人一等,可是她所表现出来的才是国母该有的气量,可以说,正是因为有着慈安的抑制,慈禧才不敢在政策方针上纵容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是将大部分事情交给有能力的奕訢,后来才有了所谓的同光中兴,才有洋务运动,给清王朝带来一些大国所该有的朝气。就算是没有慈禧,没有发生辛酉政变,肃顺的治国才能也并不在奕訢之下的,我相信他也会重用曾、左、李等人,同样也能够缔造出同治中兴出来。

我们再反过来看,在慈安去世之后,慈禧头上再无人压制,于是她对于权力的欲望如同洪水般涌现出来,扶植自己的势力,然后在光绪十年便直接来了一个甲申易枢,将原来以奕訢为首的军机大臣们通通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可是要知道这些人的能力完全是比不上原来那批人的,所以也有人将此认为是“易中枢以驽马,代芦服以柴胡”将好不容易有所好转的清王朝再次带入深渊,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基于以上所分析的,我个人认为如果咸丰行汉武帝之事,清王朝的命数必然能够有所延续的,至于能够延续多久,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毕竟多米诺骨牌效应可不是闹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