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史上真的衣带诏不是汉献帝给刘备的,而是千年前的一对冤家父子

赵构做皇帝完全是个意外,和天上掉馅饼砸头上、买彩票中大奖的概率差不多。赵构排行第九,素无声望,在一众兄弟中也非出类拔萃者,其所以能够即位,是由于女真人南侵、二帝北狩,

民族矛盾尖锐所致。

福祸相倚,靖康二年,汴梁城中的宋徽宗和他的二十多个儿子,近支宗室悉数成了女真人阶下囚,反而是出使在外的赵构因滞留河北、山东一带躲过了一劫。

史上真的衣带诏不是汉献帝给刘备的,而是千年前的一对冤家父子

靖康二年四月初,觊觎帝位的知淮宁府、宗室赵子崧(此宗室为赵匡胤后人)作书赵构,宣称:国家之制,素无亲王在外者。主上特付大王以元帅之权,此殆天意。

对于赵子崧所说的“特付”之事究竟是什么,非但是赵构,就连他身周的文臣武将心底也都十分明白。汴梁城破之前,宋钦宗任命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对于“以礼言则君臣,以义言则兄弟”的赵桓、赵构二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任命下达于汴京城门将破之际,是钦宗发现大势已去,在万不得已情况下为保住赵姓统治权而做出的最后努力。对于赵构,既不能辜负皇兄的托付之重,也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绝佳机遇。

令钦宗始料不及的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

史上真的衣带诏不是汉献帝给刘备的,而是千年前的一对冤家父子

汴梁城危在旦夕,赵构和他的亲信却形成共识,当务之急是“先安泊得大王(赵构)去处稳当”。至于解京师之围,则“事须量力”。赵构开大元帅府号召四方勤王,利用“京城围久”的局势使“四方事皆取决于帅府”。等到大军云集了,却排斥力主全力解救京师的宗泽等人不用,对汴梁城中“催督入援”的诏令置之不理,迁延不进,坐观时局变化。

与此同时,赵构开始了为自己继统作舆论准备。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赵构突然煞有介事地对几个心腹重臣说:“夜来梦皇帝脱所御袍赐吾,吾解旧衣而服所赐,此何祥也?”关于这段史料记载虽大不可不必当真,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赵构想要接钦宗的班,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史上真的衣带诏不是汉献帝给刘备的,而是千年前的一对冤家父子

十二月壬戌朔,大元帅开府……上初开府,服排方玉带,语伯彦等曰:“吾陛辞日,皇帝赐以宠行,吾逊辞久之,皇帝曰‘朕昔在东宫,太上解此带赐朕。卿宜收取。’不得已拜赐。”

温情脉脉的回忆出自赵构之口,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即将的登基乃是传承有序,这种事情根本无法对证,亲信汪伯彥等人岂能听不出赵构的言外之意?

果然,这些事情全成了亲信劝进正大光明的理由。靖康二年四月,徽、钦二帝北狩。消息传到元帅府所在地济州,门下侍郎耿南仲率文武官吏上表劝进。其中说道:“天命已兆,人心实归。应天顺人,宜适机会。”接着便罗列出“天人相与”的征兆: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受命之符……大王奉使陛辞之日,皇帝赐排方玉带……被受大元帅建府之命,有赐袍异梦。皇帝即位,纪元曰“靖康”,……迨皇帝之北迁,人始悟曰:“靖”字从立、从十二月,乃皇帝立十有二月而康王建帅。纪年二字实兆今日……

史上真的衣带诏不是汉献帝给刘备的,而是千年前的一对冤家父子

在亲信所说的符瑞之中,头两条就是转自赵构自述,至于靖康二字的拆字游戏,不过是附会而已,更是不值一驳了。惟一有重量的是所谓“太上万里有“即真”之兆,据赵构亲信耿延禧解释,当时有从女真人手中逃归者,带回了徽宗皇帝的传话:“康王可便即皇帝位。”另有蜡封方二寸许,亲笔二字“即真”为证。

如果真的有徽宗御笔“即真”二字,那么赵构继位就是顺理成章之事,根本不需要找什么祥瑞凑数了。显然,这是赵构炮制出的画蛇添足之举,纯粹为子虚乌有之事。

史上真的衣带诏不是汉献帝给刘备的,而是千年前的一对冤家父子

宋徽宗给赵构的信物,是一件“衣带诏”。《三国演义》中汉献帝给刘备的也有衣带诏,至于是罗贯中参考了这段史料的记载,还是宋徽宗受“说三分”话本的启发,没有人说得清楚。

据《北狩见闻录》记载,在赵构已经生米做成熟饭后,曹勋自金营脱归,带回了宋徽宗亲书衣带诏,上书八字——“可便即真,来救父母”!

史上真的衣带诏不是汉献帝给刘备的,而是千年前的一对冤家父子

这一次,赵构继位有了合法性与正统性,他将此诏拿给几个辅臣观看,以示天命有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