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国藩家书》:字字珠玑,尽显人生智慧

《曾国藩家书》:字字珠玑,尽显人生智慧

《曾国藩家书》共收录曾国藩家书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

该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朝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长达30年的为官和从武生涯。书中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教子治家、交友识人、为官从政等方方面面,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

《曾国藩家书》虽然读来平平淡淡,但是细细品味,你就能深刻感受其背后蕴藏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

《曾国藩家书》:字字珠玑,尽显人生智慧

1.莫怕寒碜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

在曾国藩眼里,勤俭节约是家族兴旺的根本。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立了几次战功,便产生了一些骄傲心理,行为上也开始有些奢狂。

他告诫弟弟一定要“节俭”上下功夫。不仅在家常用度上要节俭,在修建房屋、办公费用、人情往来等方面也都要做到节俭。

节俭是为了培养坚强不息、自强不息、克制物欲、奋发图强的精神品质。

2.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弟切戒之。

“奢”、“逸”、“骄”,三个字被曾国藩视为衡量人生失败的标准,他说若不能将这三字的恶义戒去,人生则堕落必败!

“成由勤俭败由奢”,骄奢懒惰是失败的温床,守得住贫苦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曾国藩时常将这句话警醒自己,并训诫后代要戒骄戒躁、远离奢侈,保持慎独。

3.我在京寓,食膏粱而衣锦绣,不能分母亲之劳,每一念及,不觉汗下。

百善孝为先,尽管曾国藩对父母长辈恭敬孝顺、多为照顾,但他经常为不能亲身孝敬而愧疚自责。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人的一生十分短暂,尽孝时短,莫留遗憾。

4.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

姑息之爱,是指没有原则的溺爱。

兄弟睦爱,是孝悌家风的应有之意。

曾国藩认为不讲原则的姑息纵容,只会让弟弟们滋生懒惰、骄横之气,将来成为一个没品德,没操行的人,同时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曾国藩家书》:字字珠玑,尽显人生智慧

5.士人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读书学习,任重而道远,但首先要先学会读书。

读书要做到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有志向,心中就有理想,就不会甘于平庸。

有见识,就有思考判断,就会深思高远,审视清明。

有恒心,就有坚持不懈,就会善始善终。

6.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傲慢与多言,是人生失败的两大致命因素。

曾国藩刚入翰林院时,春风得意,在亲友面前夸夸其谈。

事后后悔万分,深刻反省自责、改正,把“立身不以妄语为本”作为人生信条。

这也是他从人生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训诫。

7.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戒骄戒惰,就是不要轻易取笑别人,也不能滋生懒惰之气。

曾国藩读了在家守祖业的弟弟曾国潢的来信后,看到了弟弟已经已经出现了“骄”和“惰”的苗头。所以他以严厉的语气,批评了这个小他九岁的弟弟。

做人做事,坚守“谦谨”,力戒“骄惰”,这才是真正的载福之道。

8.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发奋自强,是处世立身的根本。

“看书写字,从未间断,选将练兵,亦常留心。此皆自强能立工夫。”曾国藩不论是看书写字,还是带兵打仗,都坚持不懈,处处留心。所以才做到了自强能立。

办事圆融 , 是处世立身的方法。

“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自夸之词。此皆圆融能达工夫。”曾国藩对于奏折公文,都经过再三斟酌,没有一句过分的话和自夸的词。所以才做到了圆融通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