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出行的吗?

众所周知“打的”是现在老百姓日常出行一道风景,无论去哪寻找诗与梦想,都离不开出行工具。但是!在出行这件事儿上古人玩的比我们“6”多了,那么,古代人是如何出行?靠什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呢?

五花八门的陆地交通工具

在古代,动物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马在古代很重要,不同样式的马车琳琅满目,速度贼快,但大户人家才用得起,所以牛啊、骆驼啊、毛驴啊,百姓物尽其用嗯,只要用得起...

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出行的吗?

身份象征,八抬大轿的高规格出行

古代除了各种海、陆、空的出行工具,还有各种肩舆,四人、六人、八人不同人数是不同等级,所谓“八抬大轿”没骗你,八人抬真的是最高规格...

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出行的吗?

古人不仅可打的,还有公交车

两千年前“的士”就出现在汉朝都城大街小巷,但他们打的是“马车”,且汉代的“记里鼓车”和现代的士计程器功能一样,马车的一个车轮,每转100圈就是1公里,唐朝更是惊现“公交车”,当时称为油壁车,车身很长,一般由六至八匹马作为动力啧啧啧,古人的智慧真是让人唏嘘!

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出行的吗?

“打的”是现在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出行方式,这种方式极为便利,随乘随走,招手即停,那么我们就从古代“打的”开始说起。其实这个“打的”并不是近代才有的方式,在古人智慧下,早就已经有了“打的”这种形式,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有了一种按照距离收费的“记里鼓车”,又称记里车、大章车。记里鼓车是古代天子出巡时,仪仗车驾必备的一种典礼车,用四匹马拉,排在指南车之后。这种车最大特点就是能计算行走距离,据《古今注》记载:“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

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出行的吗?

如此一来,乘车人即可随时得知乘坐里程,可以按照里程进行付费,这种车的使用在古代被道路限制,所以大城市有,但是小城市则无法使用,到了大唐时期,道路修建完善,这样的“记里鼓车”也就多了起来,为当时百姓出行带来了方便。南唐后主李煜在《望江南·多少恨》词中这样描绘:“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更要命的是,古代也会“堵车”,唐朝道路发展极盛,街上车水马龙拥堵不堪。哦呦,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如今,原来堵车的困扰一直都在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