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长江经济命脉,望世界而生,上海这座“东方巴黎”在时间的淬炼中变的愈发成熟美丽。明末清初之际,外强的侵略,清政府的卖国求荣使得中国的经济倒退数年。不过,此时的上海却一改其他地区的秃废之相。活力,金钱,纸醉金迷是夜夜笙歌的上海滩的代名词。

风雨动荡的年代,上海强大的经济实力,除了继承历史经济的优点之外。离不开各方势力的推波助澜。其中,吃通军黑两道的张仁奎是一个关键。民国时期,张仁奎与杜月笙,黄金荣并称为上海的三大亨。虽然三大亨头的地位是等级,但是真正的上海界大佬只能是张仁奎,其他两位望尘莫及。
首先帮派辈分的悬殊。三大亨的发展都离不开他们背后的势力—青帮。青帮是明末清初时期最大的帮派,其地位不亚于武侠小说里面的蜀山派。江湖人士都讲究一个辈分,因此青帮祖师爷在立门之时就拟定了“清静道德,文成佛法,仁论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的20字辈分。
到了张仁奎这一辈的时候20字辈分已经不够用了,于是他们在后面加了“大通悟学”辈分。张仁奎也成为了大字辈的第一人,而杜月笙是悟自辈的帮员也就是张仁奎的徒孙了。黄金荣的地位更低,没有正式拜入青帮门下的他,充其量也只能算一个“外来务工人员”。
其次,势力涉猎的局限。杜月笙和黄金荣的腿迈得再宽也只能在民间横着走。而张仁奎不同他身上有国军上将军衔的标志,他身后有军政府的力量支持。虽然历史上张仁奎自己没有在上海干出过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但是,他培育的万千徒子徒孙渗透各个军方要职。他也因此被称为民国教父。就连蒋介石都忌惮他手中的势力,对他“礼让三分”尊称他为张老太爷。
最后,张老的爱国情怀难以追及。张仁奎虽然吃透军黑两道,但是他的所有行为都以驱除鞑虏为先。淞沪会战爆发以后,张仁奎组织手下弟子投入到了抗日战争中,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中国民众的奋力反抗,让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成为了水中月。为了平息中国人的反击怒火,日本人决定从每一个沦陷区找一个德高望重的中国人,来引导中国民众停止反击。因此,势力遍布请帮,军政要界的张仁奎成为了日本人的用来制压上海民众的首选。
宁亡我躯,不违我魂,中国必胜。面对日本人的威迫,张仁奎坚持初心,不为所动。他顶着日本人的枪一步步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出他的所能。张老用他的生命追求,保护他所信仰的革命,1944年12月底,他在上海范园逝世。一个多月以后中国战友用胜利枪声,用日本人的投降声为张老送来晚到的告别葬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