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教育才是一个国家的国运。
——任正非(华为总裁)
大家都知道,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可以说是中国国运的分水岭,后来公认的失败原因:落后就挨打。可是具体落后在哪呢?就很少人能说得出来。有人说败在船坚炮利,这是当时就总结出来的。可是今天我要说,就败在那条船上,更是败在我们自己的思维定势上。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甚至在幼儿园,叠一只小纸船,让船在水上漂,就觉得很开心,看到树木头飘在水上,中国的先人,把它做成竹筏,可以在上面打鱼生产.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在很久以前就把它做成船,后面有了郑和下西洋,拓展了中国人的视野,赤壁大战雄心勃勃的曹操北方军队,就是败于水战。千百年来中国人用船一直进展缓慢,主要受3个思维定势。
一、造船用料问题
我们看到比水轻的东西能在水上漂,比如竹竿、木头、羊皮,可以做成漂浮的工具,从未想过,也没有人去尝试,至少从历史记载中没有看到,用金属来制作船。木船虽轻可利载物,可与铁甲钢船相比,简直类似于“鸡蛋碰石头”,根本不利保护自己。
非常中国的冶炼历史,青铜器最早,往往被用来做成工艺品,例如司母戊大方鼎,用来祭祀,中国的冶铁技术在汉朝曾到一次顶峰,主要用来制作兵器铠甲,可以说中国使用金属的历史非常早,领先于世界,可是把钢铁用于造船,则完全是在鸦片战争被人打醒之后,开始模仿,甲午海战中用的当时最先进的驱逐舰,则是从欧洲进口而来,可以说在钢铁造船,我们是起得早赶了个晚集。
上中学的学生都知道,水的浮力问题,这便是物理学,可以说“浮力学”是对付水的科学问题,是解决船尖炮利的基础,开阔了人的思维和眼界,在这个原理基础上一切制船材料皆有可能。
2、动力问题
船造好了,不能停在港口,必须要解决动力问题,在我国文化上最常见的就是船桨和竹竿和帆,还有郑和下西洋,用脚踩的那种桨,虽然形式比较多,但几乎没有离开人力,帆船依靠风向和风力,弊端就更多了。
十七、八世纪欧洲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出现,革命性的解决了船的动力问题,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这才有了欧洲的铁船跑到了大清的家门口。
3、武器问题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可火药的发明动机,却不是现在我们的用途,而是一个道士,在研究长生不老术的时候,偶然的收获,后来用于烟花,这是我们最常见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用于欢乐时间的庆祝,以示隆重,气氛热烈,用于武器,我们要落后的多,甚至由于思维定势从未去想,或不加重视。
其实土炮在中国出现并不算晚,元朝就有,而现代枪炮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是给中国开了一个玩笑,早在康熙到时候,康熙就曾经见到当时先进的步枪,可惜没有引起重视,反而采取了禁枪的行动,就是这些举动,让枪炮与中国造船错失交臂,直到他的子孙,在1840年遇到了船坚炮利的洋人海军,受尽屈辱。
距离1840年已经179年了,对于那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战争,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当时败在哪,不能简单概括抽象的说,落后就要挨打,而是要结合孩子们,结合具体的学科,理论和技术,甚至是思维,然后迎头赶上,这才尤为重要。
鹿妈写这些是有感而发,作为家长平时陪伴孩子时注意创新教育,有几点共勉:
1在学习上要开明,多给启发,少点标准答案。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小时候天生喜欢探索,多点耐心陪伴,在监护时,多鼓励孩子,少直接教,多向孩子提问,让孩子“以教为学”,不仅激发孩子成就感,还能启发孩子发散思维。
2?生活习惯和态度上要开明。
不要总是担心孩子的安全,或者为了让孩子听话,处处一jin了之,啥也不让干,探索需要勇气,特别是家长,从小给孩子好的习惯,创新的思维,不受局限的思考,没有先入为主,收获的可能就是马斯克这样的大脑,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高分数。
由于时间关系,行文至此,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可思考的还有很多,影响科学的因素还有其它,从教育的角度,从教育和思维创新的角度就写这么多,关于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对教育的启示,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欢迎说出来,大家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