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晒娃赚钱,靠娃月入15万,如此啃娃真的好吗?文旅部发文严禁啃娃

一个视频账号,一个粉丝超千万的“萌娃”博主,睁着大大的眼睛对拍视频的妈妈说:“在这个家里,我姓刘,爸爸也姓刘,只有你姓李,谁才是垃圾桶里捡来的,你心里没点数吗?”

另一个视频账号,“妈妈,咱家以后的财产是不是都归我?”“是啊”“那你和爸爸,为什么现在都花我的钱?”……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越来越火,越来越多的家长喜欢在网络上分享自己孩子的日常,也吸引了千万网友的关注。在视频中,孩子或卖萌、或搞笑,从而让运营账号赢得了众多粉丝。

晒娃赚钱,靠娃月入15万,如此啃娃真的好吗?文旅部发文严禁啃娃

隔着屏幕,萌娃的表演被多数成年观看者认为是童言无忌,可是细想一下,这样的话该从孩子的口中说出来吗?

萌娃类的账号如今已成为各个短视频和直播账号的大类,儿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过成年人也已经不是秘密。

晒娃赚钱,靠娃月入15万,如此啃娃真的好吗?文旅部发文严禁啃娃

靠娃月入15万,如此啃娃真的好吗?

拍视频、做直播可以赚钱,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常识。流量为王的时代,一些家长也开始为流量“啃小”,将孩子打造成“网红”,并通过商务合作实现流量变现。

随着萌娃视频的爆火,大量的广告也会随之而来,而通过广告、流量变现得到的收入远远超过成年人拼命努力的工作所得。

而来自山东的韩大鹏,靠着两个女儿,开通短视频账号,仅仅才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月入15万元,在他的账号里,两个孩子和大人沿着脚本预设,一起出演。

晒娃赚钱,靠娃月入15万,如此啃娃真的好吗?文旅部发文严禁啃娃

互联网时代,有流量就意味着有变现能力。这些萌娃为大人们提供一条新的“创业途径”——通过出境积攒人气和粉丝,成为“网红儿童”后再带货或接广告进行商业变现。

在家长的操作下,儿童沦为“工具人”,父母渐渐成为“啃娃族”。市场需求和利益刺激,让部分家长挖空心思迎合网民,甚至置孩子的身心健康不顾。如此啃娃就真的好吗?

晒娃赚钱,靠娃月入15万,如此啃娃真的好吗?文旅部发文严禁啃娃

文旅部发文严禁啃娃,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

针对部分家长借“网红儿童”牟利的不良现象和问题,近日文化旅游发展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要严禁“啃娃”,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对过度消费“网红儿童”的账号采取封禁等措施。

晒娃赚钱,靠娃月入15万,如此啃娃真的好吗?文旅部发文严禁啃娃

儿童本应是无忧无虑成长的年龄。但“网红儿童”的打造,却被流量、广告、合同、走穴催熟成为“小大人”,拔苗助长。过早的遵循成人世界的名利场逻辑,儿童的穿戴、言语、举止变得成人化,这本身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且“网红儿童”的人设表演,极易让儿童迷失在人设之中。在商业文化被过度渲染的氛围下,为了博眼球,保持高热度和流量,不少账号设计剧本、挑起话题,很多儿童带着人设表演,迎合网友预期、讨好大众审美,他们变得不再“天真”。

晒娃赚钱,靠娃月入15万,如此啃娃真的好吗?文旅部发文严禁啃娃

人民日报也评论炒作网红儿童,啃小啃娃不可取。过早的让儿童暴露在镜头前会使得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以及金钱观畸形。

我们说,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听起来循规蹈矩,但细细品味也是真理。伤仲永的故事人人皆知,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不能喧宾夺主,不应提前把孩子带入成年人的世界,更不能因父母的“吸金”意愿而挤压掉原本属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空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