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没钱的穷人,根本没资格谈“尊严”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社会中的人们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尊严,也有人说是金钱。如果一天你连钱都没有了,你会发现你将失去所有的尊严。

就像我们中国的一句老话“人穷志短”,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一个人缺钱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自己的思维的限制。

一个人没钱的时候,脑子里会不由自主地为生活担心,每天给自己设限,缺乏长远的考虑,更不用提为未来的人生做什么规划了。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没钱的穷人,根本没资格谈“尊严”

一旦一个人缺钱了,就不得不为生活低头。自己已经失去了独立的人格,每天都要在公司领导的压迫下生活,为了家庭苦苦挣扎,现实就是,没钱的穷人,根本没资格谈“尊严”。

管窥心理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管窥心理(Peeping psychology)”,指的一个人如果缺少什么东西,就会不自主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事情上。

有这种心理的人缺乏大局观,说话做事没有格局,眼界有限,只关注自己当下的境况,不去考虑事情的发展和布局。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没钱的穷人,根本没资格谈“尊严”

贫穷迫使你每天只为了生计奔波劳碌,不会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未来的人生里,个人发展停滞不前,也很难做出大的成就。

许多人每日这样浑浑噩噩度过,依旧摆脱不了贫困的境地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人们说穷病难治,指的就是内心无法改变。

曾经有一位成功有为的企业家曾说过,一个人在没钱的时候妄想谈论爱情和理想,其实都是空谈。

赚钱虽然不是人们追求理想的出发点,但是没有金钱一切的奋斗和努力都会变得一文不值。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没钱的穷人,根本没资格谈“尊严”

就像国外优秀电影《华尔街之狼》中,男主角乔丹的一生经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乔丹在年轻时非常看重金钱,甚至将赚钱成为一种爱好。他为了不断获得更多的财富,让自己来到了传说中的华尔街,学着那些成功的股票经纪人。

他的起点并不高,最开始的工作也只是一家公司的最底层职员。但是他非常勤奋努力,利用一切机会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他在下班后继续不断地磨炼自己的口才,学习话术,让自己对这份工作充满激情。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没钱的穷人,根本没资格谈“尊严”

他利用所有的碎片时间,考取了经纪人证,甚至跟一些人学习了流氓话术,让自己取得了小小的成功。然后他离开了这家公司,自己联系客户在自家的车库成立了公司。

他不放弃每一个潜在的顾客,他甚至给一些贩卖违禁品的人做股票经纪人,帮他们选择股票获得收益。

他夜以继日地努力,踏实细心的工作,在股票行业有着敏锐的眼光。

最终以精湛的专业技能换来了客户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来找乔丹做自己的股票经纪人。一点一点地将公司业务做大,自己也成为业界著名的股票经纪人。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没钱的穷人,根本没资格谈“尊严”

在有了名气之后,许多年轻人慕名而来,跟随他一起学习如何做经纪人。于是乔丹开始带领自己的团队,将这群人培养成为职业经纪人,让他们指导客户如何购买股票获利。

乔丹也因此真正实现了财富自由。但是成功后的他没有停止脚步,他走上了违法的路,通过操控股市牟取暴利的乔丹最终被捕。

虽然乔丹最后的做法是违法的,但是他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的。他的一句话获得大家的认同“当穷人并不光彩”。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没钱的穷人,根本没资格谈“尊严”

一个人没有钱以后,会失去自信心,被生活的琐事困住。周围的人也会对自己敬而远之,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如果失去了尊严,也会惧怕与他人互动和交流,缺乏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认为,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活动,会潜意识下接近成功人士或者有钱的人。

这也是人们遵循社会交换的行为展现,简单的来说就是人们之间的交往都会衡量彼此的利益得失,从而在自己设定的社交圈进行有效社交。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没钱的穷人,根本没资格谈“尊严”

这里提到的“酬赏”指的就是人们通过社交能够获得的利益,或者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例如获得资源或者收获爱等等。

通过“酬赏”的解释,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交往理论。为什么那些人会对有钱有势的人趋之若鹜,而轻视一些穷人。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自己有一天没钱了,就会失去所有的尊严。

所以最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自己陷入贫穷的思维模式中,失去了进取心。所以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永远要向前看,把目光放长远,把格局放大。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没钱的穷人,根本没资格谈“尊严”

再忙碌的工作也要抽出时间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更具有竞争力,才能在未来发展得更好。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