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老百姓签订契约,为何要画个圈圈?难道不怕被冒用吗?

在鲁迅著名的小说《阿Q正传》之中,当时的法官在判决阿Q有罪之后,让他签字画押,他本来想要使用毛笔画出一个圆形,但是却一不留神画成了瓜子形状。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之中,古代百姓的契约都使用“画押”作为签名,因为古代中国老百姓的识字率很低。那么大家可能心中就会产生一个疑问:在纸上画一个圈,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为什么古代老百姓要使用这种方式作为签名,难道不怕被冒用吗?

古代老百姓签订契约,为何要画个圈圈?难道不怕被冒用吗?

这就要从签字画押的历史说起了。据古代史料记载,签字画押最早应该起源于唐代,在当时,如果在文书、字画或者契约上留下自己的私人笔记,这就会被称之为“押”,相当于现在的“签名”、“签字”。在当时,除了给皇上呈现的奏折禁止使用草书之外,其他的契约和文书之上一般都使用各种花里胡哨的个性草书,而这些签名被统称为“花押”。

古代老百姓签订契约,为何要画个圈圈?难道不怕被冒用吗?

到了宋代,宋朝的官员们在写公文的时候,文件末尾一般只写本人的名字,因此又被称为“押字”。比如宋朝的著名宰相王安石,他的署名所写的“石”字,只有一撇一拿,直接将下面的“口”字省去。后来有官员议论说他的署名像是一个“反”字,于是他就在中间加了一个圈,用来代替“口”字。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的百姓大多目不识丁,如果他们需要签名的话,又该怎么办呢?于是很多人灵机一动,就让老百姓直接模仿王安石,直接画一个圈代替,这就是所谓“画押”的来历了。实际上,在画押的时候,官府们通常还需要老百姓按上自己的手印作为辅助证据,因此画押本身有可能只是一个象征意义。

古代老百姓签订契约,为何要画个圈圈?难道不怕被冒用吗?

而另外一点,由于很多老百姓都是初次接触毛笔,因此想要画出一个完整的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他们所画出的图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阿Q想画出一个圆,结果却画成了一个瓜子形状,因此实际上,画押本身也有着辨识老百姓的特殊意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