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包拯一生弹劾达官贵人诸多,却能够得以善终,背后离不开一个人

包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出名的清官,他的故事遍布各大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剧中,深受后人喜爱,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对包拯的故事依旧津津乐道,对包拯的人生经历更是好奇,这样一位清官,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事实上了解了包拯的生平事迹之后,我们会发现和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剧中有很大出入,不过这依旧不影响我们对包拯的喜爱,因为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反而更加立体与饱满,通过了解包拯的生平事迹以及结局,我们能够领悟到诸多人生哲理。

包拯一生弹劾达官贵人诸多,却能够得以善终,背后离不开一个人

包拯的生平事迹以及结局

包拯出生于公元999年,从小饱读诗书,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027年高中进士,开始步入北宋的官场当中,当时包拯已经28岁,怀揣着满腔热血与抱负,打算为国家做一些实事。

可惜的是,当时包拯的父母已经年迈,孝顺父母的包拯不愿意去太远的地方任职,希望能够留在距离家乡近一些的地方,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能够兼顾父母了。当时宋朝的皇帝是宋仁宗,听说了包拯的诉求之后,宋仁宗很是感动,就将包拯从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改任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

和州与包拯的家乡合肥之间相距也就一百公里左右,要是放到现在,确实算是相当近了,可是在古代而言,一百多公里还是不方便照顾家人,所以后来包拯觉得不好继续为难朝廷,就主动辞官回家照顾父母去了。

包拯辞官回家照顾父母多年,一直到父母都相继老去,包拯守孝期也结束之后,包拯才接受了乡亲父老们的劝说,再次赴京接受朝廷的工作安排,1037年,已经38岁的包拯在朝廷的任命下担任天长知县,这才是包拯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官场生涯开始。

从38岁正式任职之后,包拯的仕途就一帆风顺,屡屡得到皇帝升迁,比如他1037年才担任天长知县,结果到1041年的时候,已经成为端州(今广州肇庆)知府,1043年更是入京担任殿中丞,后来又担任监察御史;1045年,包拯涉足外交工作,担任契丹正旦使,负责出使辽国,后来还担任过京东路(今河南商丘)转运使、河北路转运使、河北都转运使等要职,转运使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地方的最高长官,和清朝时期的总督相似。

包拯一生弹劾达官贵人诸多,却能够得以善终,背后离不开一个人

1055年,包拯因为推荐官员失误,遭受了人生中的一个小小滑铁卢事件,被暂时贬官,不过得益于宋仁宗对包拯的信任,仅仅一年之后,包拯就出任权知开封府,后来更是被升任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等要职。

1062年,包拯正在枢密院工作,突然就得病,当年7月3日,包拯便因病去世,享年63岁,他去世后,宋仁宗亲自吊唁,为他辍朝一日,追赠包拯为吏部尚书,赐谥号“孝肃”,从这样的结局来看,包拯算是得以善终了。

了解完包拯的生平事迹以及结局之后,我们就应该深入分析一下包拯这个人了,在当时的官场上,包拯已经因为孝顺父母回家十年,结果返回之后却依旧能够平步青云,这一切凭什么呢?还有包拯在朝中始终坚持原则,得罪了很多要员,为何他还能得以善终呢?

包拯凭什么能够平步青云

看着包拯丰富而精彩的人生,我们难免会产生一种疑惑,包拯凭什么能够拥有这么传奇的人生经历呢?事实上任何人的成功,都不会是偶然的,每一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他成功的必然原因,包拯的成功主要来源于他的能力以及坚持的原则。

先来说一说包拯坚持的原则,从他的一生来看,包拯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为百姓办实事,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只要违背包拯原则的人和事情,包拯都会极力去反对,其中不仅包括贪污腐败,还有不作为或者懒政等行为,都是包拯所不允许的。

包拯一生弹劾达官贵人诸多,却能够得以善终,背后离不开一个人

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包拯担任监察御史期间,有一个十分出名的贪官王奎,他不仅草菅人命,还巧立名目剥削百姓,包拯上任之后,就三番五次对其进行弹劾,一次不起作用就连续几次弹劾,一直要到起作用为之,经过六次弹劾之后,宋仁宗都没有收拾王奎,包拯一生气直接对宋仁宗破口大骂:“你不听劝告,就是不体恤百姓,任用酷吏”。

宋仁宗听完之后,觉得十分羞愧,后来终于还是对王奎下了手。你看,包拯对待贪官污吏是丝毫不会手下留情的,可是要说包拯仅仅只是针对贪官污吏,那似乎还是对包拯的认知过于肤浅了,他的原则是为国家建设着想,所以不仅贪官污吏会影响国家建设,那些无所作为的人一样会影响,比如宰相宋庠就是其中之一,他担任宰相七年,却没有任何作为,包拯直接就去找到宋仁宗弹劾宋庠,在包拯的弹劾下,哪怕是宋庠这样的宰相,依旧被宋仁宗给革职了,足以见得包拯这个人对原则的坚持是多么坚定不移。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人要是仅仅有原则却没有能力,显然也是无法得到重用的,要说包拯能够平步青云的本质原因,还是包拯能力超群,他的能力不仅体现在人们熟知的审理案件方面,真实历史上的包拯,审理案件的时间很少,他的真正能力应该体现在对国家建设、选拔人才、军事、外交以及财政方面的突出贡献。

包拯担任转运使以及知州期间,多次为国家选用人才建言,而且还推荐了很多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虽然偶尔会失误,但是整体而言,包拯推荐的那些人才确实都是为国家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栋梁之才。

包拯一生弹劾达官贵人诸多,却能够得以善终,背后离不开一个人

军事外交方面而言,包拯担任契丹正旦使出使辽国之后,深受启发,在辽国靠着过人的外交天赋,捍卫了北宋的尊严,回国之后,包拯就开始建议国家加强军队训练,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真正保证自己国家的利益。

财政方面而言,包拯曾经担任过多个地方的转运使以及三司使,这些官职都需要管理一个地区或者多个地区的财政,包拯在任期间,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可以说包拯算得上当时一等一的经济学家或者财经达人了。

一个人能够在识人、军事、外交、经济方面都拥有过人的智慧以及建树,同时还不放弃心中坚持的原则,这样的人,不管放在任何一个朝代,只要是一个想做实事、想要为国家建设着想的皇帝,都会重用包拯的。

包拯为何得以善终?

很明显从包拯担任的那些官职来看,我们就明白宋仁宗确实是一个想要建设国家的好皇帝,要是他不想建设国家,就不会如此重用包拯了,可是包拯过于坚持原则,在任职期间得罪了很多达官贵人,宋仁宗难免会为难,面对这些事情,宋仁宗又是怎么办呢?

可以说宋仁宗对待包拯算是完全信任和无条件支持的,这才是包拯得以善终的本质原因,但凡换一个皇帝,可能包拯早就人头落地了,为何这么说呢?且听我为你娓娓道来。

包拯一生弹劾达官贵人诸多,却能够得以善终,背后离不开一个人

前边我就说了,包拯始终坚持原则,特别看不惯贪官污吏以及不作为的官员,所以他弹劾了王奎与宋庠等人,这些人在当时都算得上实打实的达官贵人,弹劾了他们,就相当于直接触及了这个群体的根本利益,所以肯定有很多人盯着包拯想要陷害他。

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包拯是如何做到全身而退呢?事实上这一切就全靠宋仁宗的助攻了,宋仁宗对包拯的信任,可以达到包拯弹劾宋仁宗张贵妃有错,宋仁宗都不追究的地步,可想而知宋仁宗是多么信任包拯了。

在说包拯生平事迹的时候,我们说过包拯曾因为推荐的人不当,从而被人抓住把柄弹劾,最终被宋仁宗贬官,想必这应该是包拯一生中最悲惨的一段经历了,可是仅仅一年之后,包拯又得到宋仁宗重用,足以说明宋仁宗对包拯确实够意思。

要是换成一般的皇帝,估计在包拯这次出事之后,就会听信那些继续弹劾包拯的小人谗言,将包拯一撸到底,甚至可能直接将其处决,好在宋仁宗信任包拯,始终维护包拯,才让包拯成为自己朝堂之上最敢说实话和最能做实事的人。

包拯一生弹劾达官贵人诸多,却能够得以善终,背后离不开一个人

结语

包拯的传奇人生是不可复制的,自古以来,类似于包拯这种有才华并且始终坚持原则的人其实不少,可是这些人都很难遇到类似于宋仁宗这样始终维护贤臣的明君,包拯能够得以善终,可以说是能力使然,但也是运气使然!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的思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