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备在两份委任状中用典故、说反话,不是要夸死张飞羞死马超吧?

三国正史中并没有蜀汉“五虎上将”或“五虎大将”之说,但是“蜀汉五虎”也并非凭空捏造:在《三国志·卷三十六》中,五位蜀汉名将合为一传,那就是前将军关羽、后将军黄忠,由左将军晋升的骠骑将军马超,由右将军晋升的车骑将军张飞,最后就是由翊军将军晋升的中护军、征南将军赵云。

在刘备麾下,有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外加中护军,这就是“五虎”一说的由来。如果关羽不战殁于荆州,极有可能会受封大将军、大司马,如果黄忠能熬到刘备称帝,也可能受封卫将军——黄忠病逝于建安二十五年八月,并没有参加替关羽报仇的伐吴之战。

刘备在两份委任状中用典故、说反话,不是要夸死张飞羞死马超吧?

关羽黄忠都已辞世,刘备任命武将就不用那么费事了: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马超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任命三公级和准三公级将军,那是要郑重其事的,于是史料中就留下了刘备给张飞马超的两张份玺书策文。正是这两份策文,让我们看出了刘备对张飞马超的评价有点问题:张飞忠诚勇毅,可与周朝名臣召公虎相提并论,这是刘备对张飞的全面肯定,可是他评价马超的时候,为何只说他威猛,还在话里话外指责马超不忠不义不仁?

接到刘备玺书委任状的当年,张飞被范强张达刺杀,转过年来,四十七岁的马超也郁郁而终,于是有人说刘备这两份玺书委任状成了催命符:夸死了张飞,羞死了马超,刘备果然不愧为当世枭雄,他用典和说反话都大有深意——越琢磨越觉得刘备真有识人之明。

刘备有没有夸死张飞羞死马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见解,笔者或许认为刘备对马超有忌惮防范之心,但绝不会相信刘备是故意夸死张飞——刘备在委任状中,已经对张飞提出了委婉的批评和劝诫。

刘备在两份委任状中用典故、说反话,不是要夸死张飞羞死马超吧?

公元221年,也就是东汉建安二十六年、魏黄初二年四月丙午(初六日,即5月15日),刘备在成都武担山之南筑坛称帝,并将建安二十六年直接改元为章武元年——在此之前,蜀中一直沿用东汉建安年号,事实上刘协并不承认有建安二十六年:他在被贬为山阳公前,已经于建安二十五年三月改元延康,并于当年“禅位”给舅哥曹丕。

于是公元220年就出现了三个年号:三月(农历,下同)之前是建安,三月到十月是延康,十月之后是黄初。

曹丕称帝后的第二年四月,刘备宣称刘协已经死亡,他成了汉室江山继承人:“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阼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

刘备在两份委任状中用典故、说反话,不是要夸死张飞羞死马超吧?

刘备的“皇帝玺绶”当然是自己做的,代表江山传承的那方“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大印早就丢了。

私刻印玺这种事情,在东汉末年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之事,在此之前刘备已经刻过“荆州牧”“行大司马”、“司隶校尉”、“大司马”、“汉中王”等好几方印玺了。

盖着“大汉皇帝玉玺”的策文,证明张飞马超再也不是私相授受的伪职,但是这两份玺书策文,张飞马超看了,却肯定有不同的感触。有文化张飞看了其中引用的典故,肯定是心满意足——刘备把他比作了上古名臣良相:“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名宣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兼司于京。其诞将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称朕意焉。诗不云乎,'匪疚匪棘,王国来极。肇敏戎功,用锡尔祉'。可不勉欤!”

刘备诏书用典,把张飞比作了召伯虎(召伯虎救过太子静,也就是周宣王的命,又扶其继位),这有点让人费解:周宣王姬静的父亲是周厉王姬胡,刘备这是把自己比作了谁?

刘备在两份委任状中用典故、说反话,不是要夸死张飞羞死马超吧?

刘备把张飞比作召伯虎而不是召公虎,这一点可以从他后面引用的语句中得到证明。

“匪疚匪棘”出自先秦古风《江汉》,唱的是玁狁为患,周宣王亲征并驻于江汉之滨,命召伯虎率军打头阵。召伯虎取胜归来,宣王大加赏赐,召伯虎因而作铜簋以纪其功,并作此诗,其中前后几句是这样的:“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江汉》歌中周宣王勉励召伯虎以召公虎为榜样,刘备的玺书则是希望张飞以召伯虎为榜样,照顾好刘禅,并承诺只要你全力尽心建立大功,我就会给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刘备在两份委任状中用典故、说反话,不是要夸死张飞羞死马超吧?

刘备把张飞抬得太高了,他不管是自比周厉王还是周宣王,都把张飞当成了唯一可以依靠的讬孤寄命重臣。张飞收到这份玺书委任状后,肯定比当年关羽收到诸葛亮表扬信的时候还高兴:主公把我比作召伯虎,看来是想把阿斗托付给我了,我的两个闺女,就给你当儿媳吧!

刘备对张飞寄予厚望,同时他也看出马超人品有问题,但还是可以利用一下的:“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兼董万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怀保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

精通古文的读者诸君,肯定会发现刘备这番表扬话没有将马超比作上古贤人,而且对马超的忠孝仁义只字未提,那句“信著北土”明显是反话——当地人对马超的评价是“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马超在北方的名声很不好,还有人把他当成了反面教材:“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

刘备在两份委任状中用典故、说反话,不是要夸死张飞羞死马超吧?

除了说反话,刘备还谆谆告诫马超:“你要宣扬王朝教化,招抚、安定四方远近,慎重施行赏赐及刑罚(别动不动就屠城杀妇孺),使朝廷的福泽更加厚实,以此答谢天下苍生(你已经对不起你父亲了,可不能再对不起我了)。”

笔者古文知识浅薄,但也知道马超在北方只有威而没有信,刘备偏偏说他信义著于北土,并只字不提马超的忠孝仁义,这在熟悉马超的人看来,就是典型的当着野尻大佐骂贼秃。

马超也知道刘备对自己十分不放心,就在临死前给刘备上表,诉说了自己的惨状求放过:“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称字不称名是尊重,马超为何不称曹操为‘曹贼’?)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余无复言。”

刘备在两份委任状中用典故、说反话,不是要夸死张飞羞死马超吧?

马超死得有点早,他加入刘备阵营后,基本没有太抢眼的表现,只是在建安二十二三年间跟张飞联手打了一场下辨之战,结果还被曹洪打败了:“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三月,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

正史中的马超并没有在葭萌关跟张飞大战,他年仅四十七岁就英年早逝,肯定跟心情郁闷有关,而刘备那份玺书委任状是否对马超进行了嘲讽和敲打,读者诸君肯定也有不同的解读方式,笔者尊重大家的意见,对刘备是否有羞死马超之心存疑。

刘备是否真想用委任状来暗讽马超不忠不孝不仁,读《三国志》的人和读《三国演义》的人肯定会有不同见解,而刘备有没有把张飞捧得太高,有没有在圣旨中对张飞进行劝告,精通古文的读者诸君,一定会有更精辟的见解,笔者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