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水利防汛抗旱知识普及篇

一、防汛知识

1、汛期

      江河湖泊洪水从始涨至全回落的时期,称汛期。季节性涨水的河湖中出现大洪水最多的时段称为主汛期。每个地方不同,我们这里汛期起止时期为:6月1日至9月20日。主汛期为7月20日至8月20日。

2、防汛

      为防止或减轻洪水灾害,在汛期采取的防御洪水的措施,称防汛。可分为工程防汛措施(如防洪堤,防洪水库等)和非工程防汛措施(如防汛组织,抢险队伍,法规等)。

3、水灾害

       由于水所造成的灾害和引发的次生灾害均可称为“水灾害”。主要包括以下6种:

       (1)暴雨灾害。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灾害,不论强降雨时间长短,降雨范围大小都可能形成灾害。山区、丘陵区由于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平原区由于强降雨引发的渍涝灾害均属此种灾害。

       (2)洪水灾害。由洪水引发的灾害。洪水灾害一般都是范围广、损失大,而且常会诱发其他类型水灾害或造成间接灾害、次生灾害。

       (3)山洪灾害。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拦洪设施的溃决也可引发山洪。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山洪灾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溪河洪水灾害。

       (4)冰雹灾害。冰雹是从雹云(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冰球或冰块,常与雷雨、大风同时出现。受冰雹袭击地区,庄稼、房屋会被砸坏,甚至造成人畜伤亡。

       (5)风暴潮灾害。由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天气系统对海面作用,导致水位急剧升降、移动,给近海岸地区造成的灾害。

       (6)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大风。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以上。②暴雨。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一般能产生100毫米以上的降雨,甚至产生特大暴雨。③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我市沿海最大增水可达2米以上,使沿海出现超历史的高潮位。

二、水文知识

 1、洪水

      暴雨或急剧冰雪融化、风暴潮和拦洪设施溃决等引起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称为洪水。

2、洪水流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称为流量,其单位为立方米/秒。流量是河流水情的基本要素,水资源的指标之一。

3、洪水总量

      洪水总量是指一次洪水过程中或给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洪水体积,简称洪量。时段洪量是指某一时段内发生的洪水总量,一般需确定2-3个时段的洪量。最大时段洪量是指一次洪水过程中,指定历时的最大洪量,如最大1天、3天、7天、15天、30天、60天洪量等。

4、径流

      径流是降落在流域表面的雨水,除消耗于植物截流、下渗、蒸发和填洼的部分外,剩余部分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从地面和地下汇集到小河,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统称。

5、洪水预报

     根据洪水形成和运动的规律,利用过去和实时水文气象资料,对未来一定时段的洪水发展情况的预测,称洪水预报。

三、气象知识

1、雨量及雨量等级

(1)雨量

      一定时段内,降落到水平地面上(假定无渗漏、蒸发、流失等)的雨水深度叫做雨量。根据时段划分,可分为日降雨量、月降雨量、年降雨量等。用雨量计或雨量器测定,单位为毫米。

(2)雨量等级

      根据气象部门雨量等级的划分标准,降雨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六种。即 24小时降水量:0-9.9毫米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50.0-99.9毫米为暴雨;100.0-249.9毫米为大暴雨;250.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2、风级与台风

(1)风级

      根据相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而定出的等级风力叫风级,可用来估计风速大小。分为18个等级。其中:

       六级:风速10.8-13.8米/秒,每小时39-49公里,举伞困难,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

      七级:风速13.9-17.1米/秒,每小时50-61公里,全树摇动,迎风步行感到不便。

      八级:风速17.2-20.7米/秒,每小时62-74公里,树枝折断,人向前走阻力很大。

      九级:风速20.8-24.4米/秒,每小时75-88公里,吹倒草房,吹动屋瓦。

     十级:风速24.5-28.4米/秒,每小时89-102公里,可吹倒树林,破坏一般建筑物。

     十一级:风速28.5-32.6米/秒,每小时103-117公里,摧毁力大,吹倒大树,一般建筑物严重破坏。

     十二级:风速大于32.6米/秒,每小时117公里以上,海浪滔天,摧毁力极大。

(2)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主要是北移路径,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国际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12级以上的通称为台风;10-11级的是强热带风暴;8-9级的是热带风暴;小于8级的是热带低压。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掀起巨浪、引发风暴潮。随着它的移动和登陆,给所经洋面上的船只和陆地上的农田、房屋等造成极大的破坏。

(3)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3、暴雨

(1)暴雨类型特征

      暴雨是引起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我市发生的洪涝灾害主要是由暴雨造成的。根据暴雨时空尺度特征,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局地暴雨,历时短,中心强度大,笼罩范围几十乃至几百平方公里,所造成的洪水灾害也是局部性的;另一类为大面积暴雨,历时长,覆盖面广,可导致一个地区或几条大的河流同时暴发洪水。

(2)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一些常见概念:

特大暴雨:

      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140毫米,或24小时雨量大于200毫米。

大暴雨:

     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70.1-14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100.1-200毫米。

暴雨:

      一般指势急量大的降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暴雨的定量标准,各地并不一致,视具体情况而定

降雨强度:

      单位时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我国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降雨强度标准为:小雨:12小时内雨量小于0.2-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12小时内雨量为5-1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1-25毫米;大雨:12小时内雨量为15.1-30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25.1-50毫米。

流域平均雨量:

      又叫面雨量。水文工作中常需推求整个流域面上的平均降雨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算术平均法和垂直平分法(又叫做泰森多边形法),也有用绘制等雨量线图来推求的。

地面径流:

      指降水后除直接蒸发、植物截留、渗入地下、填充洼地外,其余经流域地面汇入河槽,并沿河下泄的水流。地面径流又由于降水形态的不同,可分为雨洪径流与融雪径流。前者是由降雨形成的,后者是由融雪产生的。它们的性质和形成过程是有所不同的。

径流:

     由于降水而从流域内地面与地下汇集到河沟,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的统称。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径流引起江河、湖泊水情的变化,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

丰水期:

     指江河水流主要依靠降雨或融雪补给的时期。一般是在雨季或春季气温持续升高的时期,这时河中水量丰富,延续时间长。

枯水期:

      又叫枯季。指流域内地表水流枯竭,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水源的时期。枯水期的历时随自然地理及气象条件而定。

防洪:

       研究洪水规律与洪灾特点,并采取各种对策,以尽量减轻或防止洪水危害的一项水利工作。防洪工作的内容,主要有:防洪规划与建设,防洪设施的管理与运用,汛期防守与抢险,洪水预报与调度,灾后工作等,还包括防凌工作。

防汛:

      汛期防止洪水成灾的各项修守工作。如对堤防、闸、坝、铁路、桥梁等所进行的防守和险情抢修。防汛要本着“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原则,把各项防汛工作做好,主要是:汛前检查,报汛,组织抢险队伍,物料准备和技术准备。

涝灾:

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单位时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我国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降雨强度标准为:小雨:12小时内雨量小于0.2-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12小时内雨量为5-1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1-25毫米;大雨:12小时内雨量为15.1-30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25.1-50毫米。 

保证水位:

    保证水位:也是特大水位级,它是以1954年长江出现特大洪水后,各主要河段确定的最高水位。如枝江刘巷为47.36米,七星台为46.59米。到了这个水位级,要不惜一切确保大堤安全渡汛。

警戒水位:

      警戒水位:沿江各主要河段根据堤防抗洪能力,防汛力量,规定的水位级为警戒水位。到了这个水位级,防汛大军要上堤防守,日夜巡视,时刻准备抢险。

设防水位:

     设防水位:在汛期,江水漫滩或到堤脚时的水位称为设防水位。到了这个水位级,防汛专业人员要检查港口、闸门、堤防险段情况,以保证安全,沿江各主要河段都有各自的设防水位位级。

流域:

      流域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或汇水区,因地下水分水线不易确定,习惯上将地表水的集水区称为流域。

常见的测站类型及其代码关系表

类型

代码

气象站

MM

潮位站

TT

雨量站

PP

水库水位站

RR

蒸发站

BB

泵站

DP

河道水文站

ZQ

地下水站

ZG

堰闸水文站

DD

墒情站

SS

河道水位站

ZZ

分洪水位站

ZB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