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汛知識
1、汛期
江河湖泊洪水從始漲至全回落的時期,稱汛期。季節性漲水的河湖中出現大洪水最多的時段稱為主汛期。每個地方不同,我們這裡汛期起止時期為:6月1日至9月20日。主汛期為7月20日至8月20日。
2、防汛
為防止或減輕洪水災害,在汛期采取的防禦洪水的措施,稱防汛。可分為工程防汛措施(如防洪堤,防洪水庫等)和非工程防汛措施(如防汛組織,搶險隊伍,法規等)。
3、水災害
由于水所造成的災害和引發的次生災害均可稱為“水災害”。主要包括以下6種:
(1)暴雨災害。由較大強度的降雨形成的災害,不論強降雨時間長短,降雨範圍大小都可能形成災害。山區、丘陵區由于強降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災害,平原區由于強降雨引發的漬澇災害均屬此種災害。
(2)洪水災害。由洪水引發的災害。洪水災害一般都是範圍廣、損失大,而且常會誘發其他類型水災害或造成間接災害、次生災害。
(3)山洪災害。山洪最常見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區沿河流及溪溝形成的暴漲暴落的洪水及伴随發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攔洪設施的潰決也可引發山洪。山洪災害是指山洪暴發而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包括人員傷亡、财産損失、基礎設施毀壞及環境資源破壞等。山洪災害分為泥石流災害、滑坡災害和溪河洪水災害。
(4)冰雹災害。冰雹是從雹雲(強烈發展的積雨雲)中降落下來的冰球或冰塊,常與雷雨、大風同時出現。受冰雹襲擊地區,莊稼、房屋會被砸壞,甚至造成人畜傷亡。
(5)風暴潮災害。由強風或氣壓驟變等強烈天氣系統對海面作用,導緻水位急劇升降、移動,給近海岸地區造成的災害。
(6)台風災害。台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但有時也能起到消除幹旱的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個方面:①大風。台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一般為8級以上。②暴雨。台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之一,在台風經過的地區,一般能産生100毫米以上的降雨,甚至産生特大暴雨。③風暴潮。一般台風能使沿岸海水産生增水,我市沿海最大增水可達2米以上,使沿海出現超曆史的高潮位。
二、水文知識
1、洪水
暴雨或急劇冰雪融化、風暴潮和攔洪設施潰決等引起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劇上漲的現象,稱為洪水。
2、洪水流量
機關時間内通過某一過水斷面的水量稱為流量,其機關為立方米/秒。流量是河流水情的基本要素,水資源的名額之一。
3、洪水總量
洪水總量是指一次洪水過程中或給定時段内通過河流某一斷面的洪水體積,簡稱洪量。時段洪量是指某一時段内發生的洪水總量,一般需确定2-3個時段的洪量。最大時段洪量是指一次洪水過程中,指定曆時的最大洪量,如最大1天、3天、7天、15天、30天、60天洪量等。
4、徑流
徑流是降落在流域表面的雨水,除消耗于植物截流、下滲、蒸發和填窪的部分外,剩餘部分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從地面和地下彙集到小河,并沿河槽下洩的水流統稱。
5、洪水預報
根據洪水形成和運動的規律,利用過去和實時水文氣象資料,對未來一定時段的洪水發展情況的預測,稱洪水預報。
三、氣象知識
1、雨量及雨量等級
(1)雨量
一定時段内,降落到水準地面上(假定無滲漏、蒸發、流失等)的雨水深度叫做雨量。根據時段劃分,可分為日降雨量、月降雨量、年降雨量等。用雨量計或雨量器測定,機關為毫米。
(2)雨量等級
根據氣象部門雨量等級的劃分标準,降雨可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六種。即 24小時降水量:0-9.9毫米為小雨;10.0-24.9毫米為中雨;25.0-49.9毫米為大雨;50.0-99.9毫米為暴雨;100.0-249.9毫米為大暴雨;250.0毫米以上為特大暴雨。
2、風級與台風
(1)風級
根據相對地面或海面物體影響程度而定出的等級風力叫風級,可用來估計風速大小。分為18個等級。其中:
六級:風速10.8-13.8米/秒,每小時39-49公裡,舉傘困難,大樹枝搖動,電線呼呼有聲。
七級:風速13.9-17.1米/秒,每小時50-61公裡,全樹搖動,迎風步行感到不便。
八級:風速17.2-20.7米/秒,每小時62-74公裡,樹枝折斷,人向前走阻力很大。
九級:風速20.8-24.4米/秒,每小時75-88公裡,吹倒草房,吹動屋瓦。
十級:風速24.5-28.4米/秒,每小時89-102公裡,可吹倒樹林,破壞一般建築物。
十一級:風速28.5-32.6米/秒,每小時103-117公裡,摧毀力大,吹倒大樹,一般建築物嚴重破壞。
十二級:風速大于32.6米/秒,每小時117公裡以上,海浪滔天,摧毀力極大。
(2)台風(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
台風是産生于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台風經過時常伴随着大風和暴雨天氣。影響我市的熱帶氣旋主要是北移路徑,多發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國際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風力來确定強度并進行分類:12級以上的通稱為台風;10-11級的是強熱帶風暴;8-9級的是熱帶風暴;小于8級的是熱帶低壓。強烈的熱帶氣旋伴有狂風暴雨、掀起巨浪、引發風暴潮。随着它的移動和登陸,給所經洋面上的船隻和陸地上的農田、房屋等造成極大的破壞。
(3)台風預警信号
台風預警信号分四級,分别以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
台風藍色預警信号:24小時内可能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沿海或者陸地平均風力達6級以上,或者陣風8級以上并可能持續。
台風黃色預警信号:24小時内可能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沿海或者陸地平均風力達8級以上,或者陣風10級以上并可能持續。
台風橙色預警信号:12小時内可能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沿海或者陸地平均風力達10級以上,或者陣風12級以上并可能持續。
台風紅色預警信号:6小時内可能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沿海或者陸地平均風力達12級以上,或者陣風達14級以上并可能持續。
3、暴雨
(1)暴雨類型特征
暴雨是引起洪水災害的重要原因,我市發生的洪澇災害主要是由暴雨造成的。根據暴雨時空尺度特征,大緻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為局地暴雨,曆時短,中心強度大,籠罩範圍幾十乃至幾百平方公裡,所造成的洪水災害也是局部性的;另一類為大面積暴雨,曆時長,覆寫面廣,可導緻一個地區或幾條大的河流同時暴發洪水。
(2)暴雨預警信号
暴雨預警信号分四級,分别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暴雨藍色預警信号:12小時内降雨量将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暴雨黃色預警信号:6小時内降雨量将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暴雨橙色預警信号:3小時内降雨量将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暴雨紅色預警信号:3小時内降雨量将達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一些常見概念:
特大暴雨:
12小時雨量等于和大于140毫米,或24小時雨量大于200毫米。
大暴雨:
大暴雨:12小時雨量等于和大于70.1-140毫米,或24小時雨量等于和大于100.1-200毫米。
暴雨:
一般指勢急量大的降雨。是一種災害性天氣。暴雨的定量标準,各地并不一緻,視具體情況而定
降雨強度:
機關時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時計。我國氣象部門一般采用的降雨強度标準為:小雨:12小時内雨量小于0.2-5毫米,或24小時内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12小時内雨量為5-15毫米,或24小時内雨量為10.1-25毫米;大雨:12小時内雨量為15.1-30毫米,或24小時内雨量為25.1-50毫米。
流域平均雨量:
又叫面雨量。水文工作中常需推求整個流域面上的平均降雨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算術平均法和垂直平分法(又叫做泰森多邊形法),也有用繪制等雨量線圖來推求的。
地面徑流:
指降水後除直接蒸發、植物截留、滲入地下、填充窪地外,其餘經流域地面彙入河槽,并沿河下洩的水流。地面徑流又由于降水形态的不同,可分為雨洪徑流與融雪徑流。前者是由降雨形成的,後者是由融雪産生的。它們的性質和形成過程是有所不同的。
徑流:
由于降水而從流域内地面與地下彙集到河溝,并沿河槽下洩的水流的統稱。可分地面徑流、地下徑流兩種。徑流引起江河、湖泊水情的變化,是水文循環和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表示徑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徑流總量、徑流深、徑流模數等。
豐水期:
指江河水流主要依靠降雨或融雪補給的時期。一般是在雨季或春季氣溫持續升高的時期,這時河中水量豐富,延續時間長。
枯水期:
又叫枯季。指流域内地表水流枯竭,主要依靠地下水補給水源的時期。枯水期的曆時随自然地理及氣象條件而定。
防洪:
研究洪水規律與洪災特點,并采取各種對策,以盡量減輕或防止洪水危害的一項水利工作。防洪工作的内容,主要有:防洪規劃與建設,防洪設施的管理與運用,汛期防守與搶險,洪水預報與排程,災後工作等,還包括防淩工作。
防汛:
汛期防止洪水成災的各項修守工作。如對堤防、閘、壩、鐵路、橋梁等所進行的防守和險情搶修。防汛要本着“以防為主,防重于搶”的原則,把各項防汛工作做好,主要是:汛前檢查,報汛,組織搶險隊伍,物料準備和技術準備。
澇災:
澇災:由于本地降水過多,地面徑流不能及時排除,農田積水超過作物耐淹能力,造成農業減産的災害。造成農作物減産的原因是,積水深度過大,時間過長,使土壤中的空氣相繼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氣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難,并産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質,進而影響作物生長,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機關時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時計。我國氣象部門一般采用的降雨強度标準為:小雨:12小時内雨量小于0.2-5毫米,或24小時内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12小時内雨量為5-15毫米,或24小時内雨量為10.1-25毫米;大雨:12小時内雨量為15.1-30毫米,或24小時内雨量為25.1-50毫米。
保證水位:
保證水位:也是特大水位級,它是以1954年長江出現特大洪水後,各主要河段确定的最高水位。如枝江劉巷為47.36米,七星台為46.59米。到了這個水位級,要不惜一切確定大堤安全渡汛。
警戒水位:
警戒水位:沿江各主要河段根據堤防抗洪能力,防汛力量,規定的水位級為警戒水位。到了這個水位級,防汛大軍要上堤防守,日夜巡視,時刻準備搶險。
設防水位:
設防水位:在汛期,江水漫灘或到堤腳時的水位稱為設防水位。到了這個水位級,防汛專業人員要檢查港口、閘門、堤防險段情況,以保證安全,沿江各主要河段都有各自的設防水位位級。
流域:
流域是地表水與地下水分水線所包圍的集水區或彙水區,因地下水分水線不易确定,習慣上将地表水的集水區稱為流域。
常見的測站類型及其代碼關系表
類型
代碼
氣象站
MM
潮位站
TT
雨量站
PP
水庫水位站
RR
蒸發站
BB
泵站
DP
河道水文站
ZQ
地下水站
ZG
堰閘水文站
DD
墒情站
SS
河道水位站
ZZ
分洪水位站
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