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岁女童误吃减肥巧克力致死,这种药为何屡禁不止?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害人毒药”做成糖果、巧克力、奶昔、咖啡

2岁多的女孩婷婷突然去世,在她误食了几粒“减肥巧克力”后。

据“央视新闻”近日报道,江苏徐州市儿童医院给出的死亡诊断是:西布曲明中毒,心肌损害,呼吸、心力衰竭。

西布曲明于2000年在我国获批上市,最初用来治疗抑郁,后因具有抑制食欲的效用,一度被应用于减肥。头痛、便秘、心率过速及心律紊乱、失眠、多器官损害……2004年到2010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西布曲明相关不良反应报告298例。更早些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副反应强烈,严重时可致死,2010年,西布曲明制剂及原料药被我国列为“违禁药”,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已上市产品由生产企业召回销毁。

但它从未绝于市。近年,浙江、安徽等多地陆续查获多名“网红”直播带货,销售含西布曲明成分的减肥产品等系列案件。今年3月,上海警方披露称,先后抓获涉嫌生产、销售的嫌疑人75名,包括“网红”郭美美。

“医学界”查阅“裁判文书网”,发现相关案件数量有逐年增多之势。与之相伴的,是西布曲明导致的一件件一桩桩悲剧:50岁女子服用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年轻女性吃出肺动脉高压、心脏大小是常人3倍,男童吃了1颗两天没睡觉、一直翻白眼……

2岁女童误吃减肥巧克力致死,这种药为何屡禁不止?

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

由于儿童脏器发育不完善,误食西布曲明后,中毒反应更重、更明显。

在小女孩婷婷的事件中,徐州市儿童医院医务科科长赵家强告诉“央视新闻”,今年3月初的一天下午,约4时许,婷婷由爷爷奶奶抱着,来到医院急诊抢救室。“当时病势是烦躁,急诊医师立即进行查体,发现除烦躁外,心率偏快,145次/分钟。”

一般,正常同龄孩子的心率约为每分钟110-130次。

爷爷奶奶告诉医生,婷婷误食了几粒减肥巧克力,但不清楚具体成分和含量。

医院采取了反复洗胃、补液等促进毒物排出的综合治疗手段。但婷婷的病情仍进一步加重。最终因抢救无效离世。

悲剧发生后,婷婷的家属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当地警方成立专案组。后经警方检验鉴定,婷婷的肝脏、心血、尿液、静脉血、洗胃液、胃容物和呕吐斑迹,均检出违禁药西布曲明成分。

2岁女童误吃减肥巧克力致死,这种药为何屡禁不止?

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

2020年10月3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也曾收治一例误食“减肥巧克力”的男童。该产品外包装与普通巧克力十分相似,主要成分就是西布曲明。

当时,孩子仅2岁3个月大。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医师周雄告诉媒体,孩子到医院时,四肢活动非常多,不停运动,基本不睡觉,全身大汗淋漓,超过正常50%的心率,心肌、肝功能均有受损。

经过4天的导泻、护心等对症治疗,孩子的意识逐渐恢复。

误食“减肥巧克力”而进医院的,还有5岁的湖南男孩阳阳。偷吃3粒后,他出现易怒、狂躁、不停说话、不能入睡等情况。

2岁女童误吃减肥巧克力致死,这种药为何屡禁不止?

今年9月,《现代快报》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悉,该院连续收治4例儿童误食“减肥巧克力”病例。好在救治及时,孩子们没有大碍。

以及6岁的福建女孩茜茜,因误食而出现幻觉,大喊“屋里有蛇”。

2岁女童误吃减肥巧克力致死,这种药为何屡禁不止?

“医学界”检索发现,为掩盖“毒药”真身,西布曲明还频繁更换马甲,躲进糖果、咖啡、茶、奶昔中。

外形美化、用途生活化后,人们对它的警惕性随之下降,希望借助这条减肥捷径,吃着吃着就瘦了。

当它登堂入室后,鲜亮、如食物般的包装,无疑会增加儿童误食、误用的风险。

但在其包装上,可能只是一句提醒:“一定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以免误食,后果自负!切记!”

2岁女童误吃减肥巧克力致死,这种药为何屡禁不止?

图片来源于微博@长沙政法频道

至今,这类违规添加禁药的巧克力、糖果、咖啡等,仍在通过短视频网站等途径销售。

有的产品坦言“只做微商”。

2岁女童误吃减肥巧克力致死,这种药为何屡禁不止?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相关视频宣称,吃一块就能瘦1-3斤,不节食、不反弹……广告语极其诱人,但只字不提成分、产地。

2岁女童误吃减肥巧克力致死,这种药为何屡禁不止?

图片来源于抖音

“人民网”《人民直击》报道,因含有国家违禁添加的成分,这些都是来路不明的“三无”产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无生产厂名称。

根据“澎湃新闻”,其生产环境脏乱不堪,用“小作坊”都不足以形容。

一起由宁夏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的案件披露,在河南某县一废弃的养猪场内,王某买来二手搅拌机,购买咖啡纯粉、葡萄糖、奶粉、植脂末等原料,并添加西布曲明等,通过搅拌机生产成减肥咖啡原料,装到动物饲料袋内,销售给他人。

2岁女童误吃减肥巧克力致死,这种药为何屡禁不止?

“三无”并不意味着能逃脱法律制裁。

以开篇所述的女孩婷婷事件为例,警方调查发现,其所误服的“减肥巧克力”是由母亲李某在网上,从曹某处购买的。

警方顺藤摸瓜,很快锁定曹某的上线夏某、刘某等人,并扣押大量减肥胶囊、巧克力。在扣押物品中,均检出西布曲明成分。

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李娟告诉“央视新闻”,该案涉及到全国14个省市,已将34名被告人以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提起公诉。

涉及该案的人员很多是年轻女性,有些人员在明知销售的“减肥巧克力”含有毒、有害成分,仍然购买并通过网络向他人销售。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资料来源:

[1].两岁女童误服母亲购买的违禁“减肥药”离世 又是西布曲明!. 央视网

[2].2岁男童误拿减肥药当巧克力吃住进了ICU.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3].π15·暗访|致命减肥药西布曲明:网红卖货. 澎湃新闻

[4].人民直击:禁药“西布曲明”网上论斤卖?. 人民网

本文来源:医学界

本文作者:燕小六

责任编辑:CiCi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版权申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