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湖南日报·湘江周刊|芙蓉莲子大花缸情结

湖南日报·湘江周刊|芙蓉莲子大花缸情结
湖南日报·湘江周刊|芙蓉莲子大花缸情结

袁述凡

我从13岁入行瓷业到今年底已有65年了。当年的毛头孩子,如今已是“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璀璨夺目的瓷器留下了五彩斑斓的记忆,而最令我梦绕魂牵的是芙蓉莲子大花缸。

说起来是在1977年6月20日下午,醴陵群力瓷厂办公楼前盛况空前。省市县来的各级领导与群力瓷厂的两千多名职工聚在一起,搬出了向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敬献的芙蓉莲子花缸。十二口花缸齐暂暂地摆在阳光下,闪动着不可言说的光芒。这种花缸高为42cm,直径60cm,就像一个个去了顶的大莲子,蓝色的芙蓉花仿佛在缸面上游动,端庄大气,壮美异常。它们一登场,现场就爆发了雷鸣般掌声,各种烟花以不同的声音蹿上天空……大家高高兴兴地把十二个大花缸搬上了三辆彩车,敲锣打鼓在醴陵的街道上游行展示。花缸一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锣鼓声、一片吹呼声!那天下午,醴陵市真正是万人空巷,很是热闹。

当时,能为毛主席纪念堂敬献大堂花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全国有许多瓷厂向上级报告,愿意提供花缸。但醴陵群力瓷厂过去曾为毛主席提供过生活用瓷。如今这样为毛主席纪念堂提供瓷缸的机会,怎么能落下群力瓷厂呢?设计人员李小年是芙蓉莲子花缸设计成型的关键人物。李小年说,毛主席生前喜爱胜利杯,而胜利杯造型正是莲子。我们以莲子为造型,装饰花面配以芙蓉花,这既符合毛主席的爱好,又象征芙蓉国里尽朝晖,表达了湖南人民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1977年2月1日,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指挥部对图纸和题材构思表示赞许,通过审定。

图纸通过审定以后,开始选瓷料。经多次试验,最后选定湖南湘西雪峰山下洪江大球泥。这种大球泥瓷料像一个个鸡蛋,剖开后剔除里面的心,做出的瓷品胎骨洁白、晶莹光滑。做坯老艺人陈月发带领两个徒弟通力协作,以及各工序的紧密配合,多次试验,创造了大口径花缸一次整体拉坯成型新工艺,这在全国属首次。利坯老师傅刘海清手持一把刮泥刀,三面利坯。还专门请出江桂云调制出深沉大气,艳而不俗的蓝色颜料。我和师兄张震接着进行彩绘勾线汾水填色。因坯体大,花纹色块面积放大,加上弧度不好掌握,难以操作。最后,我俩首创双人配合汾水新工艺,让花缸的芙蓉花朵朵均匀,生机盎然。《人民日报》后来还专门就此发过消息。“生在泥上,死在窑上。”最后大家齐刷刷把眼光投向了烧窑大师吴功荣。15立方米的小方煤窑,用挤匣钵把四个花缸固定下来,烧两天两夜。那时候没有仪表,全靠看火候,把吴功荣的眼睛熬得通红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窑就大获成功。接下来,我陪厂领导胡建球将芙蓉莲子花缸送往北京。铁路部门专门为我们配了一个车厢。

从此以后,那12个群力瓷厂设计制作的芙蓉莲子大缸置于瞻仰大厅,并经常在我的梦里出现。以后,我还受到专门的邀请,来到纪念堂满含热泪给工作人员讲述我们制缸的故事。有关领导告诉我,芙蓉莲子花缸现已成为重要的国家级艺术瑰宝。惊喜过后,我想起我们在一起设计制作的9个同事。他们都走了。我是唯一还健在的。那六七个月奋战的日日夜夜显现在心头。一个个在车间打着赤膊、穿着短裤,汗流浃背。我仿佛又看见厂领导胡建球走过来说,大家辛苦,报请上级批准,每天免费供应半斤酒半斤肉。车间里泛起一阵笑声。这笑是多么的满足、多么的甜蜜和幸福……

原载《湖南日报》(2021年12月24日17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