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暴露:被检测出含有潜在致癌物质,矿泉水品牌停滞不前

作者:正商参阅

矿泉水作为天然水、纯净水、另一个不断上升的饮用水子品类,被看作行业发展的未来,即便是原有的行业巨头也在强势布局。然而,最近发现一种矿泉水含有潜在的致癌物质。

10元一瓶,被暴露在溴酸盐超标

这一次,是巴马利扬矿泉水声称来自"长寿之地"。在江苏省市场监督局发布的关于12批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知(2021年第33号)中,无锡欧尚超市有限公司生产的广西巴马丽燕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马利岩")生产的溴酸盐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暴露:被检测出含有潜在致癌物质,矿泉水品牌停滞不前

巴马百合品牌可能不是每个人都熟悉,但有很多名字。在百度百科全书中可以找到,巴马丽燕矿泉水生产厂家广西巴玛丽燕饮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并于2012年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西驰名商标"、"广西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2013-2015年和2017-2018年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著名水域;2019年成为第16届"中国-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专用水"、"南开大学百年校指定饮用水",荣获全国品牌故事大赛决赛二等奖...

品种闻名,而且是中国高端矿泉水品牌之一,规格500ml产品以10元一瓶的价格出售,这样的价格一直真不低,配得上高端两个字。

暴露:被检测出含有潜在致癌物质,矿泉水品牌停滞不前

巴马利扬矿泉水,在这么多名人的支持下,仍然陷入困境。其中过量溴酸盐物质之一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17年10月27日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溴酸钾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说法,溴酸钾在实验动物中具有致癌性,但溴酸盐对人类的致癌作用尚不确定,因此,溴酸盐被列为潜在的致癌物质。

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08)规定,天然矿泉水中溴酸盐含量≤0.01毫克/升。巴马利的检测已达到0.016mg/L。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测试的产品生产日期是2020年12月4日,到目前为止在市场上已经超过半年了。虽然有媒体报道称,巴马丽燕已经召回了这批矿泉水,但影响无法消除。这不是巴马利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在三年内暴露了三次,致癌物来自哪里?

在此事件之前,溴酸盐超标存在两个问题。

✍2018年6月25日,巴马利源因超标被原广西河池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处罚;

✍2020年6月,经河南省市场监督局发布通知,由商丘玉都贸易有限公司销售,名义上广西巴马丽宇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巴马丽燕饮用天然矿泉水,溴酸盐检测值为0.011mg/L。

暴露:被检测出含有潜在致癌物质,矿泉水品牌停滞不前

三倍于溴酸盐。作为一家矿泉水企业,这样的问题一次又一次,自身内部安全监控和生产环节都是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正常情况下,溴酸盐不会出现在水中,一些溴化物很常见。然而,当用水用臭氧消毒时,溴化物与臭氧反应形成溴酸盐。这就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为可能导致癌症的原因。

一次出现是偶然的,但三次同样的问题,那么巴马利本身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存在技术疏忽,是否存在不完善,未来是否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这些可能是巴马利的下一个问题,但也亟待解决。

暴露:被检测出含有潜在致癌物质,矿泉水品牌停滞不前

自己吹嘘健康长寿,但最后在安全的种植中,等待巴马丽玉会是什么?

做自我约束,莫娜食品安全当戏

巴马留置权的影响将不仅对自身,而且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矿泉水本身就是基于自身的健康属性和产品差异化政策,从原来的饮用水品类中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认可的子品类。在过去十年中,矿泉水的销售额迅速上升,2019年达到347.87亿。

现在,标榜为健康的矿泉水品牌已被发现具有致癌性,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者未来对Bamaliyan品牌的恐慌是持久的。特别是巴马利鲁本身的市场已经比较广泛,销售网点辐射全国。

暴露:被检测出含有潜在致癌物质,矿泉水品牌停滞不前

同样的问题不仅在巴马利,而且在整个行业。据业内人士介绍,臭氧消毒过程起源于1995年版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然而,2008年对标准进行了修订,取消了对殖民地指数的要求,并在水中添加了不超过0.01毫克/升的溴酸盐(有限指标)。

虽然标准已经改变,但许多企业的工艺和设备仍然延续了原来的标准,一直没有创新。现在巴玛立轩暴露了问题,又有多少厂家没有暴露的问题,还是延续了原来的标准?

暴露:被检测出含有潜在致癌物质,矿泉水品牌停滞不前
暴露:被检测出含有潜在致癌物质,矿泉水品牌停滞不前

7月13日,巴马立轩在官网上发表声明称,江苏省市场监督局申请复检后,复检结果仍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巴马利还公布了升级质量调整。

但一句话解决不了什么,毕竟食品安全不是小事,关系到每一个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购买产品是因为对品牌的信任。买10元一瓶水,企业却连最根本的技术、设备创新都无法保证,连最新的国家标准都达不到,谁敢继续买呢?

来自: Na食品,公共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