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生海海》:即使我们都活在别人嘴里,也想是最体面的那句

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曾经做过著名的研究,研究的结果就是有名的“150定律”。该定律根据猿类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然而就算在一个规模很小的村庄,常住人口数也超过了150人。人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达到能力上限的更多的人?

人与人之间构建成的社群产生了语言,也正是语言的产生,让人们多了一种互相认识的方式:别人的口中。封建王朝的帝王,一言一行全凭记载,无论是可操作的《起居注》、正史,还是起源于乡间僻壤的的野史野传,到头来不还是活在后人的嘴里。

《人生海海》这本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着村庄里一位上校的一生。但奇特之处就在于:上校的一生,完全由“我”听村民嘴里的故事组成。上校本人很少发声,直至书的最后,当别人口中的上校串联出一个逻辑严密的故事,仿佛上校就是这样,没人在乎他本该是什么样。

神秘的上校活在村民嘴里,其实所有人都活在别人嘴里。同时我们像上校一样,都想活成别人口中最体面的那一句。

《人生海海》:即使我们都活在别人嘴里,也想是最体面的那句

图源网络

01 每个人的自我主义体面,不过是别人随意套给你的行头。

《飞驰人生》有一句台词:我的故事太多,想给故事一个结局。

上校就是那个充满神秘感的有故事的人。村民有的喊他上校,因为他当过兵,在国民党官至上校;有的喊他金一刀,据说他在军队做军医,用金子打造了一套手术器具;有的骂他太监,因为老保长说他睡上司的女人被阉割。

在别人的口中,他当兵,加入国民党打过共产党,又在抗战时期打过日本人,抗战结束又阴差阳错帮助新四军医治伤患。全国统一后却又灰溜溜回村,爱猫如命,不干活却比谁都过得滋润。

“文革”年代,他投过国民党的背景以及优渥的生活让他成了被讨伐的对象。绰号“小瞎子”的红卫兵好奇他是不是太监,在关押他的时候偷看他换衣服。发现他不是太监,但也看到了他肚子上的一行字。上校肚子上的字是秘密,他为了不暴露秘密,拿起手术刀割了小瞎子的舌头,让他活着却不能说话。

因上校与“我”父亲交好,在父亲的掩护下,上校逃走了。小瞎子残疾,对父亲怀恨在心,就写字昭告村民:上校是同性恋,他与“我”父亲关系好是因为他俩在一起了。

其实小瞎子不知道上校肚子上写的是什么,他只不过借用了村民对上校的猜测报复了父亲。让父亲一家陷入“同性恋”的羞愧之中。甚至导致“我”爷爷生了大病。这时候,老保长为了解除爷爷心病,亲自讲起了上校的故事。

原来老保长敬重上校,他说上校是太监只不过为了保守上校肚子上的秘密。老保长还说上校不是同性恋,他参军的十几年,英勇正义。曾经为了获取情报,不惜服侍日本贵妇。日本贵妇监禁他,还在他肚子上纹身。那个纹身是他一辈子的屈辱,时刻提醒他做过日本女人的男宠。

没想到得知真相的爷爷仍不满足。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村民嘴里的“同性恋”,于是他选择揭发了上校的藏身之地,让警察局公开声明上校不是同性恋,肚子上刻的字是别的污言秽语。

遮羞布被扯开,上校不堪重负疯了。而以为能在村民嘴里变“体面”的爷爷一家又陷入了舆论漩涡。揭发上校,在大家眼中成了背信弃义的畜生。他们全家被鄙视,最终爷爷死亡,“我”背井离乡,父亲一辈子活在愧疚之中。

《人生海海》:即使我们都活在别人嘴里,也想是最体面的那句

上校宁愿终身不娶,被人说成太监,都不愿让人知道他做过日本人的男宠。他大可以解释他是为了国家大局,但或许他自己也清楚:别人谈论一个人,谈论的是故事,而不是那个人本身。上校就是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太在意体面,最终落了个“失心”的结局。

而“我”的爷爷,也是顾忌了一辈子体面。一开始爷爷介怀自己儿子可能是同性恋,被告知真相后又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惜毁掉一个好人,只为了为自己争一个“别人嘴里的体面”。爷爷有多害怕他人的“唾沫星子”,就会被他人禁锢地多惨。他费尽心机,最终还是落得一个“不道义”。

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活在别人的嘴里,我们虽然安慰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却还是忍不住暗自努力,妄图成为别人嘴里最体面的那一句。但是众口难调,我们又怎么能够做到人见人爱?或许武则天更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无字碑面向后人。在总归是要成为别人嘴里的历史,那么捧摔褒贬,就随它去吧。

02 聪明人的英雄主义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活在别人口中依旧能保持自我。

上校疯了之后被释放了,一位神秘的女人出现在这里照顾傻了的上校。

等上校母亲寿终正寝之后,女人把上校带回了上海。二十年后,为躲避流言蜚语被偷渡到西班牙的“我”回到家乡,顺着地址找到了神秘女人的家。

从女人的口中,“我”拼凑出了上校完整的前半生。上校被日本女人监禁、纹身之后被国民党曾经的上司营救救。但他不在意党派,一心救人。辗转之后竟在内战期间归顺了共产党,在战场后方救治伤员遇到了这个女人:林阿姨。林阿姨在接触之中爱上了上校,表白未果。

但是一次战场救人中,林阿姨下体受伤流血,处女膜破裂。上校借着德高望重的身份特意为她开了一张“军伤证明”,后来一天夜里,一个男子在黑暗中上了林阿姨的床,林阿姨以为是上校,没有反抗。

内战结束,一切归于平静。林阿姨找到上校要结婚,但是上校拒绝了。后来传出“林阿姨跟上校睡过觉”的流言蜚语。林阿姨以为是他卸磨杀驴,一气之下举报上校强暴她。上校这才被免职回到了村庄。

自此以后,林阿姨就一直活在别人的非议中。直到听说了上校在村庄的遭遇,她像一位英雄一样,又义无反顾地负责起了傻掉的上校。也就是他们同床共枕之后,林阿姨才发现当年跟她在一起的根本不是上校。而是有心人睡了她又让她误会上校,借此让上校当不上副院长。

林阿姨这才明白,当年那一句句别人口中的“道德作风有问题”是一把锋利的刀,刺进心脏让她完全失去理智,她间接地、亲手促成了上校的悲剧。最后,她选择保持自我遵从内心,在村子的那段时间,她丝毫不在意村民的窃窃私语,安排一切接走上校,全权照顾着他的后半生。

《人生海海》:即使我们都活在别人嘴里,也想是最体面的那句

当年被偷渡到西班牙的“我”因为语言不通、没有文化吃尽了苦头。遇到同是中国人的妻子,本来妻子创业渐有起色,却因曾经为了生活做过别人的情人而搬家。为了“我”的面子,为了摆脱别人的闲言碎语,两人搬到别的地方东山再起。却因为一次意外妻子丧命......

妻子的死让“我”终于明白“活在别人口中”的悲哀,“我”开始了三年的捡垃圾生涯,对“垃圾佬”的称号充耳不闻。终于在那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靠垃圾生意过上了优渥生活。

人生如戏,每一出戏都明里暗里地连好的。曾经的垃圾让我丢尽脸面,如今垃圾加倍还我尊严。

---------------《人生海海》

这本书是我看过的,对罗曼罗兰那句“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另一个角度的精彩的解释。

既然逃不开别人的评议或者主观的编排,那我们就试着跳出别人的嘴巴,保持自我,就做自己。

用一句很“土”的现代话来说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人生海海》:即使我们都活在别人嘴里,也想是最体面的那句

图源网络:上校与他的黑白猫

03 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你自己说了才算。

芥川龙之介的《地狱变》里有一个很经典的小故事:和尚有一个超乎寻常的长鼻子,因为鼻子太长,他经常被别人暗自取笑。他每天偷偷关注着别人对自己鼻子的看法,倍感压抑。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一个偏方治好了自己的长鼻子。但是旁人的取笑没有消失,反而更加严重。他最开始以为大家不太习惯他正常的鼻子,但是过了很久大家还是笑他。终于有一天他鼻子又变长了,他反而松了一口气。

芥川龙之介解释道:没有人会对不幸者不同情,然而一旦不幸者想方设法摆脱了不幸,人们反而会怅然若失。甚至想让他再度陷入不幸,不知不觉倒怀起敌意来了。这无非是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和尚不懂这个道理,他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想缩小过长的鼻子不是因为吃饭不方便,而是想让大家不再取笑他。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就是这样,他们评判一个人完全是依赖自己的心境以及主观利益。他们关注的从来不是事实本身,所做的一切完全是服务于自身内心深处的隐秘的目的。

回到书中的上校,他因医术高明让自己在贫困的村庄过上了优渥生活,大家却传出各种他的流言。一人说他是太监,大家不约而同都相信。这是嫉妒,一个物质丰富的人,他必定要有其他的残缺来换取;

上校与“我”父亲关系好,经常一起吃肉改善生活,就成了别人口中的“同性恋”。被人稍微的一煽动,就对此深信不疑;

但是最后呢,明明要看上校肚子上的耻辱的是大家,逼疯他的也是大家。但是上校落难了,可怜了。大家又不约而同同情上校,审判“我”们一家。

《人生海海》:即使我们都活在别人嘴里,也想是最体面的那句

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

武汉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钟南山乘坐高铁餐车车厢出征,大家都在说他是“有民族大义、勇敢的”逆行英雄;中国形势缓和,又有人质疑“钟南山挂号费1200元,自己开公司,儿子穿戴奢侈品,赚了不少钱吧”。

这不正是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吗?每个人口中的别人,在不同环境、不同场合下是随时都可能改变的。他们并不关注“钟南山到底是怎样的人”,他们只看待事情本身。就像辩论一样,辩手只会拿出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辩论。大家想要描述一个人都是带有隐秘的目的:

八卦的时候就会指出一个人的花边新闻奇闻异事来惹人惊叹,于是就可能说出“你们知道吗,钟南山挂号费一千二,自己还开公司呢,指不定赚了多少钱。”;煽情的时候又会拿出另一面大书特书。

鹿晗也是一个例子,流量代言人时期路人说他”娘,中国青年坏了“;如今风光褪去,公开恋情,又有人称赞:”是个爷们儿,敢跟关晓彤公开。“

都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同样的,一千个人口中也有一千个你。

一个人最多能了解150个人,但我们却可以认识远超越这个数字的人。其中的很多人,我们没有触碰到过,相隔十万八千里,只听过他的几个访谈,几首歌;看过他的一些被媒体渲染过的事迹。这些都是别人口中的,了解一个人要靠自己接触的,其他任何人的描述,都不是这个人。

很少有人摆脱这种旁观者的利己主义,这种缺点正是人类难言的、迷人的人性魅力。明白这一点,就不要过分在意别人口中的自己,一般来说,从别人口中了解一个人的人,大多都带着淡淡的单纯与肤浅。

别人口中的体面,还不都是为自己套的行头。他说你是个坏人,你就真的是了吗。

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你自己说了才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