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是被鹊巢鸠占的,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乃是光宗朱常洛的陵寝,不过最初打算长眠于此的,乃是景泰帝朱祁钰,只不过朱祁钰虽早早给自己选好了万年福地,但他终究没福气葬入其中。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是被鹊巢鸠占的,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光宗太短寿,根本没空建陵在常人看来,人尚在世就提前修坟是件很晦气是事情,但古代的帝王往往提前修建陵墓,帝王陵寝不同于普通人,往往规模巨大,工程建设非常复杂且工程量巨大,而且帝陵修建需要大量的资金,只能循序渐进。

也因皇陵建设不容易,所以古代号称“万岁”的皇帝们,往往都是提前在自己在位的时候就开始进行陵寝建设,一般都是提前几年乃至一二十年。

朱常洛,明朝第14位皇帝,乃是神宗朱翊钧的长子,其生母卑微,不过是个宫女,虽然身为长子,但朱常洛从小就不得神宗宠爱,成长历程非常坎坷。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驾崩,经历国本之争的朱常洛即位为皇帝,然而非常可怜的是,朱常洛登基后第十天就一病不起,九月二十六日,实际上才做了29天皇帝的朱常洛就驾崩了,成为了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是被鹊巢鸠占的,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关于朱常洛的死因,也众说纷纭,毕竟当时发生了红丸案,但这都是后话,而最头疼的问题是光宗在位时间太短,根本就没来得及给其修建陵寝。虽说都是提前给皇帝修陵墓以防万一,可是谁也想不到光宗这么万一,龙椅都还没坐热人就没了。

更尴尬的是,别说光宗,当时连光宗的父亲神宗都还没来得及正式葬入定陵,还在停灵,而朱常洛所定下的新年号“泰昌”其实也还没正式启用,也因此,史书只好将万历四十八年劈出了三分之一,将当年的八月到十二月底定为泰昌元年。

继位的朱由校一时之间焦头烂额,当时的明朝风雨飘摇内外交困,别说根本没什么心思去给明光宗修建陵寝,就算有空,也缺少足够的花费。

朝臣们一众嚷嚷争吵后,想到了景泰皇帝当年给自己选中的寿陵旧址。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是被鹊巢鸠占的,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被废弃的明朝帝陵景泰洼明朝有两个比较特别的皇帝,一个是建文帝朱允炆,一个是景泰帝朱祁钰,二人都做过正儿八经的皇帝,但却最终都失去了皇位,一度被抹去了帝王身份。

正统十四年,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史称土木堡之变,危急之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被孙太后与群臣成为监国,后直接继位为皇帝,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祁钰逐渐迷恋上的做皇帝的感觉,不再愿意放手,英宗回朝之后,不仅不肯归还皇位,还将英宗幽禁。

原本,若是英宗被朱祁钰好好安奉在南宫,让其衣食无忧,自己稳居帝位,百年之后仍旧将皇位正统传回英宗一脉,那么一切都很和谐。

但朱祁钰所想,乃是“父有天下必传于子”,其帝位巩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想要打破平衡,尤其是长子朱见济出生后,朱祁钰幽禁苛待英宗,不顾群臣反对废掉朱见深的储君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而且即便朱见济夭折后,他依旧不肯复立朱见深,最终为自己种下苦果。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是被鹊巢鸠占的,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而朱祁钰做皇帝的时候,也已开始营造皇陵。

景泰七年二月,孝肃皇后杭氏崩逝,景泰帝下旨在昌平营造寿陵,又为寿陵设五十守陵户,并改武成中卫为寿陵卫,六月,杭氏葬入寿陵。

虽然还没有完全建成,但初初建好的寿陵建筑雄伟,明楼高耸,足够与长陵和献陵媲美。

然而景泰八年夺门之变后,朱祁钰离开人世,而重新夺回皇位的英宗,于天顺元年五月,派工部尚书赵荣率领长陵等三卫官兵五千人,将寿陵捣毁,仅剩下空荡荡的玄宫。

至于当年的孝肃皇后杭氏,其名分也被英宗废去,而寿陵被捣毁之后,先行葬入寿陵地宫的杭氏的灵柩,也不知所终。

至于朱祁钰本身,则被以亲王礼草草葬入了金山陵园,其名分地位悉数被废去,直到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一年,才重新下诏恢复景泰帝的皇帝身份,按照皇帝陵寝规格修饰陵寝,但仍旧远远低于真正的帝陵规格。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是被鹊巢鸠占的,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重新翻新的废陵,作光宗长眠之地光宗崩得实在太突然,以至于根本没工夫寻找吉壤福地建设帝陵,无奈之下,明熹宗朱由校与群臣商议,将废弃了160多年的景泰帝寿陵旧址重新翻修,作为朱常洛的帝陵。

不过,庆陵也并不完全就是朱祁钰当年的陵寝。

《钦定日下旧闻考》引《芹城小志》:光宗贞皇帝陵曰庆陵,在裕陵西南,俗传位景泰洼是也,先是景泰中建为寿宫,英宗复辟,景皇帝葬西山之麓,陵基遂虚,光宗上宾既速,仓促不能择地,乃用此为陵。

从陵址位置来看,庆陵也不是有意选定的,其东侧是仁宗的献陵,西侧是英宗裕陵,而光宗朱常洛距离两位先祖辈分非常远,从位置上来说,并不符合昭穆之制。

而另有一种说法是,庆陵的位置虽然是景泰帝寿陵原址,但却经过慎重选择后才真正确定了庆陵建筑格局分布的。

《明熹宗实录》记载:光宗九月初一驾崩后,十月十日,熹宗遣使前往天寿山卜选陵地,反复查看后,选定皇山二岭,认为这两个地方至尊至贵,熹宗非常满意。

天启元年正月十九日,庆陵正式破土动工,玄宫自天启元年三月营建,七月二十九日合龙门,历时四个月,九月光宗入葬庆陵。天启六年,庆陵地面建筑完工。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是被鹊巢鸠占的,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庆陵的建设,其实也颇具特色:

第一,全部石材,一帝三

和以往的陵墓玄宫建筑材料都采用砖石混用相比,庆陵玄宫完全使用石材建成,且棺床尺寸超过一帝二后规模,是一帝三后,工程建设十分精细。

从营建到玄宫的正式落成,共同花去白银150万两,庆陵建设的规制建设,比照着朱常洛的祖父朱载坖的昭陵,还有仁宗的献陵,其规模相当巨大。

第二,两进院落,重门相隔

庆陵是明十三陵中唯一有相互分开的前后两进院落的陵寝,第一进院落的祾恩门殿与第二进院落的三座门、明楼宝城之间彼此相互都不连接,被一条排水的小河与一座高十米的小山坡相隔开,各殿之间重门相隔。

在二进院落之间,有神道相连,并于第一进的院落后,建单孔的石桥三座。

第三,暗渠涵洞,排水独特

请领导排水堪称一绝,对于宝城两侧山壑之间的流水,其他陵寝都是用明渠进行排水,从陵寝前方排出,而庆陵的排水则使用暗渠,在明楼前修建一个平面“T”形地下排水涵洞。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是被鹊巢鸠占的,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不能完全说庆陵是鸠占鹊巢其实,光宗帝陵的所在地虽然当年曾是景泰帝寿陵的旧址范围,但也不全是。

《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当年景泰帝的寿陵兴建于景泰七年,最初葬入的只不过是朱祁钰的继后杭氏,规格并不算多么大,而寿陵的主体压根也没建设完成,仅有玄宫的部分比较完整,之后,寿陵整体被英宗派人捣毁,几乎荡然无存。

庆陵开始兴建比较仓促,最终选中了寿陵的所在地,而庆陵的范围并不仅仅在寿陵的旧址,只不过是包括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绝大多数的庆陵建筑,都是之后重新建设而成的,说是说鸠占鹊巢,但实际上,庆陵占的只不过是寿陵旧址的所在地。

再者,当年寿陵所在只有个大致方位,并不确切,所以庆陵到底是不是真的鸠占鹊巢也实在不好说绝对。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是被鹊巢鸠占的,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