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18岁弟媳守寡,大伯哥幽禁弟媳50年,关她的小屋却成有名景点
在以前女人基本上没有地位可言,要求她们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并且将她们的贞洁看得很重,要求从一而终,这道锁在女性脖子上的枷锁在当时看来却是一种荣耀,如果丈夫去世,能够为丈夫守节一生,还会被人看作贞妇,官家还会赐她一座贞节牌坊。这看似一个冷冰冰的建筑,意义却很高,如果某家有了一块,这家的其他女孩都很容易高嫁,就连男人走出去也会很有面子。

当时有许多人为了这一块东西会强迫那些新守寡的妇人,不让改嫁,有的怕这些她们出轨,甚至会把她们杀死。明朝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件事,为了让自己18岁的弟媳能守寡,大伯哥把她关了50年,现在关着她的小屋成为了一个有名的景点。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商人,他姓许,娶了一位夫人胡氏,她当时才十几岁。本来嫁入许家还是很开心的,但是没有多久就迎来了灰暗,她的丈夫新婚没多久就出去办货了,但是在半路上遇到了土匪被杀死了。一个刚刚结婚的妇人就这么失去了丈夫,她的一生要怎么过呢?
她的大伯哥给规划好了,大伯哥不让她再嫁人,而是要让她守节。为了防止她见到男人,大伯哥把她的院落重新修整了一下,给胡氏另辟了一个小院子,院子里建了一个两人高的围墙。这个围墙把这个小院完全隔绝了,只在墙上留了一个小门,小门只能让一个人通过,这是留着给家里的嬷嬷用的,她要给胡氏送饭。为了让胡氏可以做到完全隔绝,他还在院子里打了一口水井,这是给她专用的。这个地方就是墙里门,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有名的景点。
整个院子几乎完全密封,因为除了那道让嬷嬷出入的小门,院子里再没有一扇窗户。就是在这一个狭窄安静的院子里,她度过了剩下的50年。幸好她后来有了个儿子,是丈夫出事前有的,儿子也是在这个院子里出生的,并且在那里长到了九岁。九岁以后他的大伯带他出去读书,以后就很少回来了。
胡氏的儿子自然知道娘亲的情况,所以他十分努力,后来还当上了官,他想让母亲过正常的生活,走出那个院子,不过胡氏已经完全适应了幽禁生活,拒绝出来。在她死后,她才踏出了那道门,是躺在棺椁中被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