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划拳太粗俗,投壶就高雅?司马光:投壶能修身,划拳行么?

古代文人墨客的娱乐方式种类繁多,其中也蕴涵了不少为人处世的礼仪规范,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古代传统士大夫当中流行的一种游戏——投壶。说起投壶,大家可能会有点陌生,但是如果我们回忆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大家对其中的“射”字一定还有一点印象,为什么一群文人要射箭呢?其实这里的“射”指代的不是射箭,而是趣味横生的投壶游戏。当时文人在喝酒的时候不屑以划拳、唱歌等为助兴,对于其他的娱乐方式也不是很了解,所以慢慢地投壶就在士大夫间流行了起来。

划拳太粗俗,投壶就高雅?司马光:投壶能修身,划拳行么?

投壶的规则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把箭往壶里投,以投中的数量定胜负,数多者胜,而负者则要按照事先约定的数量来罚酒。与划拳助兴相比,不由得增加了许多文艺范,摆脱了很多烟火气息。其实最早的投壶,还要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当时它是以一种礼仪方式出现的,而真正得以发扬光大是在唐朝的时候,因为唐朝的经济发展较快,人民对娱乐方式的追求产生了多种不同的需要,所以在这个时期有很多的娱乐方式兴起,投壶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投壶的前世今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一直延续到清末才逐渐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流行的场所主要以礼仪场合和宴饮游戏当中,投壶礼来源于射礼。演变的过程是因为射箭所需要的场地巨大,一般人家的庭院不够射箭的靶子安置,所以把靶子以壶来取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办宴席的时候主人家的宾客数量多,而弯弓的数量有限,满足不了诸多人的需求,所以把弯弓取消用手来发射慢慢成为了主流。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射礼是在宴席当中,宾客很难不喝酒,所以喝过酒的宾客就不好再拉弓,不仅容易伤害到自己,还容易伤害到别人,投壶礼就慢慢地取代了射礼在宴席上的地位。

划拳太粗俗,投壶就高雅?司马光:投壶能修身,划拳行么?

宋代文人吕大临在《礼记传》中曾有过记载:“

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

”其实在最早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最精彩的一段就是射礼,而在当时成年男子如果不会射箭那在当时的官场很难抬起头来。如果主人请宾客射箭,而宾客加以推脱拒绝的话,那是对主人的大不敬。当时诸侯称霸的局面下,很少有人敢不服从,哪怕不会也要硬着头皮上。后来有次一个士大夫把箭射偏了,掉到地上,诸侯随手一扔,便扔进了家中的酒器当中,引来全场的喝彩,随后不会射箭的宾客就用投壶来取代射箭。久而久之,投壶就成了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礼记 投壶》篇也曾讲到:“

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

”从这之后,不仅官员们宴饮的时候玩这种游戏,哪怕老百姓也在民间掀起了投壶的热潮。秦汉之后,更是废除了射礼,投壶礼成为了正式的宴宾的娱乐。到了汉代,投壶的形式与技巧有了变化,由一开始的壶中装满红小豆到后来不装,装红小豆的目的是为了不让箭飞出壶内,而不装的目的则是为了让箭杆跃出,以抓住重投,当时还有专门称赞重投次数多的人词语:连投百余次,谓之为“骁”。

划拳太粗俗,投壶就高雅?司马光:投壶能修身,划拳行么?

规则变得复杂化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代的投壶活动出现了不同的规则,有着不同的胜负方式,而且在壶的装饰上也有了新的变化。在壶口的两边增添了双耳,在投壶的花式与规则上更是出现了许多新的类目,如“依耳”、“贯耳”、“倒耳”、“连中”、“全壶”等多种名类。而这种新的游戏体验对与一些儒家学者来说则是另一种感受,不是快乐而是苦闷,最早的射礼是儒家的高雅活动,慢慢演变则成为了流连于市井的杂耍,这让他们的心中生出许多不满。

划拳太粗俗,投壶就高雅?司马光:投壶能修身,划拳行么?

在宋朝,大儒士司马光则对投壶有了新的见解,作为儒家学派新发展的代表人,他更加推崇的是把礼仪重心放到娱乐上来,把投壶礼的教育意义更加着重的凸显出来,以教育的目的来解释投壶的方式,把封建礼节融入到了投壶的过程中。司马光曾说过:“

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何以言之?夫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波流散,所以为正也。中正,道之根底也。

”于是他把投壶的各种名称划分还有计算分数的规则,都增添上了“礼”的色彩,司马光让投壶再一次偏向于儒家学派的喜爱。

虽然重回儒家的怀抱,但是不久之后的明朝,投壶又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不拘泥于任何形式,跟过去大胆说拜拜。明朝是古代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潮,投壶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变成了赌博的利器,根据投中的分数押大小,庄家往往赚得盆溢满钵,于是投壶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它也成为了敛财的工具。而那些投壶高手甚是被器重,有他们坐镇往往给庄家带来不菲的收益,到了清朝之后,受西洋娱乐方式的影响,投壶日趋衰落,但是宫中的礼部依旧传习着这种投壶礼,直到清朝灭亡。

划拳太粗俗,投壶就高雅?司马光:投壶能修身,划拳行么?

投壶礼在历史上多次变革,一次又一次被时代赋予了新的意义,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饱含了历史的沧桑,在士大夫群体之中流传炙热,而又因为其他新式产品的冲击无人问津。之所以会有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一开始它就是以一种古礼的形式而出现,士大夫认为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礼节,雅致的娱乐方式符合他们的身份要求,让他们能够接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娱乐具有陶冶人情操的能力。不过,它最终还是抵不过新式娱乐的冲击,但是投壶仍然没有割裂与礼仪的联系,所以受众面慢慢变狭窄是它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原因。伴随着一项项现代娱乐形式冲入清朝的大门,投壶这项活动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最终离开了历史的舞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