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Linu网络编程

<a href="http://blog.csdn.net/jenshy/article/details/667944" target="_blank">Linux网络编程入门</a>

<a href="http://blog.csdn.net/zjl_1026_2001/article/details/2155743" target="_blank">套接字学习教程之一</a>

<a href="" target="_blank">socket函数read write send和recv</a>

<a href="http://blog.csdn.net/xioahw/article/details/4056514" target="_blank">Linux下getsockopt/setsockopt 函数说明</a>

<a href="http://hi.baidu.com/kroodylove/blog/item/864d918bc7d99a14c9fc7a48.html" target="_blank">套接口选项 读取 sock_opts getsockopt setsockopt</a>

<a href="http://blog.csdn.net/zjl_1026_2001/article/details/2153222" target="_blank">异步套接字基础:select函数以及FD_ZERO、FD_SET、FD_CLR、FD_ISSET使用说明</a>

<a href="http://blog.csdn.net/zi_jin/article/details/4214359" target="_blank">Linux中select()函数分析</a>

<a href="http://blog.csdn.net/boboiask/article/details/4055655" target="_blank">linux—select详解</a>

<a href="http://www.cnitblog.com/tarius.wu/articles/434.html" target="_blank">UNIX SOCKET编程简介</a>

<a href="http://memorymyann.iteye.com/blog/654903" target="_blank">非阻塞connect </a>

<a href="http://bbs.chinaunix.net/viewthread.php?tid=198859" target="_blank">socket编程原理</a>

<a href="http://www.chinaunix.net/jh/4/198859.html" target="_blank">socket编程原理</a>

<a href="http://kiddwyl.iteye.com/blog/152515" target="_blank">Linux下Socket编程</a>

<a href="http://blog.csdn.net/dlutcat/article/details/1813933" target="_blank">使用socket的Linux上的C语言helloworld多线程服务器和客户端测试程序</a>

服务器端程序编写:(1) 调用ServerSocket(int port)创建一个服务器套接字,并绑定到指定端口上。

(2) 调用accept(),监听连接请求,则接受连接,返回通信套接字。

(3) 调用Socket类的getOutStream() 和 getInputStream 获取输出流和输入流,开始网络数据的发送和接受。(用到的函数是send(),recv())

(4)关闭通信套接字:Socket.close().

说明:编写服务器程序时,先调用socket()创建一个套接字,调用bind()绑定IP地址和端口,并进行监听listen(),然后启动一个死循环,循环中调用accept()接受连接。对于每个接受的连接,可以启动多线程方式进行处理,在线程中调用send(), recv()发送和接受数据

 客户端程序编写:(1) 调用Socket() 创建一个流套接字,并连接服务器。(函数是connect())

(2)调用Socket类的getOutputStream()和fetInputStream获取输出流和输入流,开始网络数据的发送和接受,(用到的函数是send(),recv())

(3)关闭通信套接字Socket.close()。

OSI标准七层中最重要的是传输层,它把实际使用的通信子网与高层应用分开,提供发送端 和接收端之间的可靠低成本的数据传输。TCP和UDP协议属于这一层。网络层:主要对主机和网络之间的交互进行定义,它又被成为通信子网层,定义了在网络中传输的基本数据单元以及目的寻址和选路的概念,IP协议输入这一层。

OSI标准:应用层(Application)—表示层(Presentation)—会话层(Session)—传输层(Transport)—网络层(Network)—数据链路层(Data Link)—物理层(Physical)

TCP/IP协议是一组在网络中提供可靠数据传输和无连接数据服务的协议。其中提供可靠数据传输的协议称为传输控制协议TCP,而提供无连接服务的协议叫做网际协议IP。TCP/IP协议是一个包含很多其他协议的一个网络协议集合。

TCP/IP协议的网络提供的主要服务有: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网络文件系统,电视会议系统以及万维网等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是:应用层—传输层(TCP、UDP、ICMP)—网络层(IP协议)—网络接口层

TCP建立连接时使用“三次握手协议TWH”方式:

(1) 客户端先用connect()向服务器发出一个要求连接的信号SYN1。(2) 服务器进程接收到这个信号后,发回应答信号ack1,同时也这也是一个要求回答的信号SYN2。

(3) 客户端收到信号ack1和SYN2后,再次应答ack2。

(4) 服务器受到应答信号ack2,一次连接才算建立完成。

TCP三次握手连接

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完成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在上述过程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 

未连接队列:在三次握手协议中,服务器维护一个未连接队列,该队列为每个客户端的SYN包(syn=j)开设一个条目,该条目表明服务器已收到SYN包,并向客户发出确认,正在等待客户的确认包。这些条目所标识的连接在服务器处于Syn_RECV状态,当服务器收到客户的确认包时,删除该条目,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

 Backlog参数:表示未连接队列的最大容纳数目。 

SYN-ACK 重传次数 服务器发送完SYN-ACK包,如果未收到客户确认包,服务器进行首次重传,等待一段时间仍未收到客户确认包,进行第二次重传,如果重传次数超过系统规定的最大重传次数,系统将该连接信息从半连接队列中删除。注意,每次重传等待的时间不一定相同。

 半连接存活时间:是指半连接队列的条目存活的最长时间,也即服务从收到SYN包到确认这个报文无效的最长时间,该时间值是所有重传请求包的最长等待时间总和。有时我们也称半连接存活时间为Timeout时间、SYN_RECV存活时间。

TCP断开连接

采用四次握手断开一个连接

断开连接其实从我的角度看不区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任何一方都可以调用close(or closesocket)之类的函数开始主动终止一个连接。

 第一次握手:当调用close函数断开一个连接时,主动断开的一方发送FIN(finish报文)给对方。有了之前的经验,我想你应该明白我说的FIN报文是什么东西,也就是一个设置了FIN标志位的报文段。FIN报文也可能附加用户数据,如果这一方还有数据要发送时,将数据附加到这个FIN报文时完全正常的。之后你会看到,这种附加报文还会有很多,例如ACK报文。

 第二次握手:当被动关闭的一方收到FIN报文时,它会发送ACK确认报文(对于ACK这个东西你应该很熟悉了)。这里有个东西要注意,因为TCP是双工的,也就是说,你可以想象一对TCP连接上

有两条数据通路。当发送FIN报文时,意思是说,发送FIN的一端就不能发送数据,也就是关闭了其中一条数据通路。被动关闭的一端发送了ACK后,应用层通常就会检测到这个连接即将断开,然后被动断开的应用层调用close关闭连接。

 第三次握手:被关闭端一旦当调用close(or closesocket),这一端就会发送FIN报文。也就是说,现在被动关闭的一端也发送FIN给主动关闭端。有时候,被动关闭端会将ACK和FIN两个报文合在一起发送。 

第四次握手:主动关闭端收到FIN后也发送ACK,然后整个连接关闭(事实上还没完全关闭,只是关闭需要交换的报文发送完毕),四次握手完成。

如你所见,因为被动关闭端可能会将ACK和FIN合到一起发送,所以这也算不上

Linu网络编程

<a href="http://kevinpeng.iteye.com/blog/671551" target="_blank">TCP/IP 三次握手协议过程</a>

<a href="http://blog.csdn.net/youfly/article/details/6338763" target="_blank">TCP建立连接及断开的几次握手过程</a>

<a></a>

11-5-31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