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时已有纸币,为何崇祯不开放印钞机救国,还要到处求人捐款

崇祯求钱筹军饷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想当年李自成大军兵临城下,崇祯皇帝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看看内库,还有点保命的银子,看看国库,老鼠都没一个可以充饥,看看城墙守军,破衣烂衫,都快赶上乞丐啦。

无奈,悲哀,于是就将主意打到殿下大臣还有皇亲国戚身上,一通朝会下来,求爹爹告奶奶,所有大臣屁都不放一个,无数哀求下,崇祯成了中国历史上做乞丐做的最像的皇帝。

明朝时已有纸币,为何崇祯不开放印钞机救国,还要到处求人捐款

(活成乞丐的崇祯皇帝)

我们看看捐款的悲伤故事。

当时文官代表:大明内阁首辅魏藻德老先生仅仅捐款500两,也许他知道这家公司快破产啦,一切投资都是没有回报的,准备换下家。

当时太监首富,太监算是有钱人吧,也只捐了一万两。不过比文官那是好多了。

看内外朝大臣都不给力,崇祯也抓狂,于是就像亲戚伸手,在怎么说是亲戚啊。

首先他就找到自己老岳父,希望他带头做个榜样,怎么着也要捐个10万两出来,可是这奇葩岳父,那是表演艺术家啊,又哭又闹又大喊没钱,最后也只捐1万两。

明朝时已有纸币,为何崇祯不开放印钞机救国,还要到处求人捐款

(文官宦官都说没钱)

其他亲戚一看,这不是好事情,于是八仙过海,各展手段,有的卖房子在房上贴“此房急售”有的卖棺材在棺材上贴“卖棺救国”一时真丑态百出。

唯一让崇祯欣慰的还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他热泪横流来到户部,捐出自己一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帝那个感动啊,就差没抱头痛哭啦、于是二话不说,随手赏赐一个锦衣卫千户官职。

话说这官没当几天,北京城就破啦,这老头也硬气,守着这千户官职自杀,算是为国尽忠吧,其他人那就别提啦,当时崇祯乞讨时候,那是一个子都不给,最后李自成一来,排着队投降,一顿鞭子,多轮酷刑。

同样这群人,一下巴拉巴拉就弄出来7000万两白银。

哎,当年崇祯皇帝乞讨目标真不多,才100万白银而已,这7000万都够解70次危机啦,愣是没人给。最后还人财二空,真活该,这些人都该死。。。

明朝时已有纸币,为何崇祯不开放印钞机救国,还要到处求人捐款

(免赋的李自成看着京城的肥羊)

以上扯一段只是告诉大家故事背景,那就是明朝穷,穷的开不了锅,最后穷死。

那么为何不像现在中国一样咧,没钱还不简单,印刷机一上,货币开闸放水,印个万儿八千亿的,不就解决问题啦吗?

好吧,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当然是仅限于现在的情况,但是在当时,那是天方夜谭,为何如此其实也要怪怪崇祯的祖先,也就是明朝开山老爹朱八八同志(朱元璋)

先明确一点,没有纸币,是没有国家债券这一说法的

那么明朝有纸币吗?其实还是有的而且不仅明朝有,中国使用纸币的历史可谓非常悠久,最早的纸币首创于唐朝,为的是和西域通商方便,想想也是,西域那么远,都是骑骆驼做生意,铜币金币那么重,用起来太不方便。于是唐朝纸币“飞钱”应运而生。

明朝时已有纸币,为何崇祯不开放印钞机救国,还要到处求人捐款

(中国纸币由来已久)

自从唐代之后的宋元明清全部都有样学样也开始纸币流通和发行。

特别是在宋代,纸币发展到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当时的宋代非常缺少铜矿,国家没有铸币可用的铜,可是经济贸易发展又非常发达,是历史之最,没有钱经济不能流通,商业无法发展,于是就大力发展纸币“交子”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用于商业领域还曾经在对辽国和金国的经济战争中大放异彩(这是比较冷门历史知识有机会再说)

那么元明二朝也是有纸币的。不过相对于元朝来说,明朝的纸币使用寿命,可谓非常短暂,

最早明朝纸币是洪武朝发行,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在谨慎参考前代纸币经验教训基础上,于洪武七年发行纸币,正式印造大明宝钞,可是再多的经验教训吸取也不能挽回明朝纸币的命运,大明宝钞仅仅流通60多年就被废止。

当时朱元璋铸造的铜钱,名为洪武通宝,分一钱(十文)、二钱、三钱、五钱、一两(十钱即一百文)等五种。之后又发行纸币,名大明宝钞,分为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等六种

他还特别规定兑换比列:宝钞一贯等于一两白银,一千文铜钱,宝钞四贯等于黄金一两。

明朝时已有纸币,为何崇祯不开放印钞机救国,还要到处求人捐款

(崇祯时候都没纸币了)

按照这个兑换标准,民间可拿金银去跟政府换取宝钞,但政府不用金银跟人民兑换宝钞。市场交易只能使用宝钞与铜钱,不准使用金银。

明洪武二十二年四月,朱元璋又下令印造小面额宝钞,从十文到五十文都有,目的是要补充铜钱不足。洪武二十七年八月,他更下令直接禁用铜钱,强制民间铜钱必须在半个月内上缴官府换取纸币小钞,流通货币完全纸币化。

可是这个命令维持不久,也根本无法贯彻,民间还是纸币,铜钱混用,直到正统年间大明宝钞退出通货市场为止。

那么为何明朝纸币会彻底被市场放弃,让我们回归到最朴素的货币学说,也就是经济学家DavidHume提出的简单等式:MV=PT

M(Money)代表发行货币数目,就是宝钞发行量,V(Velocity)代表货币流通速度,也是宝钞流通速度,P(Price)代表明朝各时段物价,T(Transaction)代表明朝商品交易总量。

根据上面等式,如V与T不变,M增加时,P就会增加。

抱定M和P机械式关系,忽略其它因素,这是违反数据公式规律的

但是明朝官僚们对待纸币的态度就是如此,他们稳定钞值减少M,增加宝钞发行数,明朝政府做法深得通货膨胀精髓,一方面减少印刷数,投放量,一方面又扩大宝钞兑换比,紧缩宝钞发行量。最后就得出诡异的结果,那就是政府虽然努力控制和减少宝钞发行量,宝钞还是继续贬值并且无法挽回的贬值,结果造成物价的上涨与钞价的下跌。

明朝时已有纸币,为何崇祯不开放印钞机救国,还要到处求人捐款

(明朝经济的悖论)

面对宝钞不断贬值,从洪武到正统年间,政府都在努力节制宝钞发行,扩大宝钞税收,以减少流通量,提升钞价。

可是任何手段都完全无法扭转,纸钞越来越少,还越来越贬值的奇怪规律。

于是明朝政府经过一系列思想斗争以及听取民间各种呼声后,在正统年间宣布放弃纸币流通,全国恢复铜币流通,也就是恢复金属货币的唯一货币政策。

时间又过百十来年,到崇祯年间,人们早就忘记还有纸币这个东东。

明朝时已有纸币,为何崇祯不开放印钞机救国,还要到处求人捐款

(谁也不傻,只不过都不顾国家而已)

你说让崇祯用纸币发行国家货币债券,那群连捐款都舍不得的人,你让他们拎一堆废纸回家这不是开玩笑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