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河北保定涞源县走马驿镇,一下变得热闹起来。
刚刚打完阜平保卫战的晋察冀一分区1团、3团,奉命赶到了地处山区的走马驿整训。一起参加整训的,还有留在这里的一分区2团2营,2团已经被聂荣臻司令员调给了三分区,1营和3营已经调走,但2营被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临时安排留了下来。
在走马驿一起参加整训的,还有灵寿县四分区的5团,因为分区司令员周建屏一直在养病,政委熊伯涛让5团跟着一分区几个团一起整训。但是,团长政委却发现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不在场。
整训部队都已到位,主持整训的杨成武却迟迟没露面,这是唱的哪一出?

杨成武
此次走马驿整训,不过是杨成武放出来的一个“烟幕弹”,目的就是迷惑拥7000之众的孟阁臣,而一分区2团2营也是为配合这次行动而留下的。孟阁臣是谁,杨成武又为什么要除之而后快呢?
就在“外来户”孟阁臣呼啸山林时,有一个“坐地户”也异军突起。这个人就是赵玉昆,曾经为了填饱肚皮跑到东北军当了兵。由于不堪忍受连年的军阀混战,赵玉昆离开军队跑回老家,当了一个“屠夫”,却又因为一次纷争打伤人摊上官司,被关了好几年。
宋学飞
从监狱里出来不久,又赶上“七七事变”,日军烧杀劫掠到处祸害百姓,易县也未能幸免。赵玉昆好像记起了评书里“乱世出英雄”的古训,自发组织了一支队伍,专门袭击日军、抢劫地主和富商。
赵玉昆虽然是一介屠夫豪爽粗放,但是脑子不笨情商极高,还特别重视读书人。当听说义县有一个东北军的营长宋学飞回到家乡,赵玉昆不惜“三顾茅庐”把他请出了山给自己当参谋长。
宋学飞是正儿八经的军校高材生,又在东北军有过多年带兵打仗的经验。他这一来,赵玉昆如鱼得水,这支草莽抗日队伍很快就吸引了定兴、徐水、涞水的抗日武装来投。一山不容二虎,孟阁臣和赵玉昆为了争夺地盘矛盾越来越大,很快就爆发了冲突。
可是“坐地户”赵玉昆与“外来户”孟阁臣还是有差距,一战下来赵玉昆“学生军”大败而归,赵玉昆本人还成了孟阁臣的俘虏。为了营救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赵玉昆,宋学飞找到老红军孟庆山的河北游击军,请求八路军给予调解。
开国少将孟庆山
于是,孟庆山也演了一出“辕门射戟”,平息了双方的纷争,委任孟阁臣为“第七路军”司令员。赵玉昆和宋学飞也很讲义气,不久也投靠了孟庆山的八路军被命名为“第十路军”。
虽然孟阁臣的队伍与八路军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军阀作风、土匪习气太重,到处骚扰百姓欺压良民,而孟阁臣也是吃喝嫖赌,在当地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很多人也纷纷到一分区告状。
1938年下半年,孟阁臣一面和赵玉昆“第十路军”抢地盘,一面频频和日军“眉来眼去”。
打击孟阁臣之前,杨成武还特地咨询了孟庆山的意见,孟庆山也不护短,直言:“必要时不妨武力解决。”孟阁臣有7000余人,所以杨成武把2团2营留下与特务营、骑兵营一起配合1团、3团的战斗。而杨成武把整训地点放在涞源县走马驿,也蒙蔽了孟阁臣。
当杨成武3个团出现在易县“第七路军”面前时,孟阁臣还派手下的卢星文带人前来犒赏三军。而杨成武让本地人为主的“先锋剧团”进行乡情攻势,没费多少气力就和平解决了孟阁臣5000人。临近“第十路军”的孟阁臣“第七路军”,也有2000余人投靠了赵玉昆。
高鹏(左二)、杨成武(右二)、王道邦(右一)与农民
1939年3月,赵玉昆“第十路军”5000余人被改编为一分区第五支队。
赵玉昆任司令,宋学飞为参谋长,便衣队队长张琴南。为了加强思想工作,杨成武给五支队派来了红军干部王道邦担任支队政委,但为了顾全大局,3个团长都是赵玉昆的亲信。
作为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4个军分区战斗力最强的无疑还是靠近北京西南的一分区,部队来自红一师和八路军115师独立团。通过收编孟阁臣和赵玉昆,一分区的部队一下子扩张到2万余人。但是,赵玉昆虽然追求进步,打家劫舍的土匪习气依然存在。
事实上,不光是赵玉昆,很多手下也不习惯吃糠咽菜的苦日子,非常怀念占山为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绿林生活。尽管宋学飞的训练和王道邦的政工卓有成效,但是在几次实战中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1939年5月大龙华歼灭战,2团提前开枪让伏击战变成阻击战。
1939年11月的黄土岭伏击战,五支队2团再次提前撤离战场,导致本可以扩大战果的战斗戛然而止。战后,杨成武采取措施将五支队改编为25团、26团,贪图享受的赵玉昆心中渐生不满。尽管杨成武自己拿5块钱特批给他200元的津贴,这家伙还是贪心不足。
赵桐(左三)
1940年1月,赵玉昆听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赵桐被消灭了。
赵桐是一分区之前那个五支队的司令员,母亲就是有名的“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抗战初期在东北毁家纾难买枪抗日一度发展到一万多人。后来在日军进攻下遭到失利,全家避难于北平。
后来赵桐加入晋察冀一分区,任五支队司令员。1938年8月,不辞而别跑到重庆被委任“少将”。1939年12月底,赵桐在石家庄附近遭八路军伏击全军覆没。赵玉昆兔死狐悲,产生了投敌的念头。
1940年3月,庆祝五支队成立一周年的宴会一结束,赵玉昆拉政委王道邦去参加参谋长宋学飞父亲的葬礼,企图挟持王道邦带领五支队投敌。在宋学飞帮助下,王道邦带领警卫员回到了军区,五支队大部被便衣队队长张琴南留下,赵玉昆只带走200余人,后来陆续又有1000余人投敌。
赵玉昆投敌后,政委王道邦被调离,参谋长宋学飞调任25团团长。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11月,赵玉昆带路日军万余人突袭一分区,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就发生在这次战斗中。解放后,赵玉昆煞费苦心用热黄豆烫伤面部,但还是没能逃脱法网,1950年被抓捕枪决。
1955年,经受了考验的五支队政委王道邦授予中将军衔,“第七路军”司令员孟阁臣的部下卢星文授中校。当年的五支队参谋长宋学飞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