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文帝放弃祖陵区另择新址,主要是为了母亲”

“汉文帝放弃祖陵区另择新址,主要是为了母亲”

12月16日拍摄的江村大墓外藏坑。

“汉文帝放弃祖陵区另择新址,主要是为了母亲”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副队长曹龙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

日前,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确认为汉文帝霸陵的消息引发关注,这一结论否定了“凤凰嘴”为汉文帝霸陵的传统认识,纠正了流传近千年的谬误。原本隐于乡野的考古发掘现场也成为游人争相“打卡”的新据点。

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副队长曹龙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江村大墓外藏坑的发掘工作仍在继续,未来将在考古资料研究和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完善汉文帝霸陵保护规划的编制,并推动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让公众有机会共享最新的考古成果。

汉文帝为何选择在远离父兄陵寝的白鹿原建造霸陵?江村大墓的考古发掘取得了哪些进展?确认为汉文帝霸陵后,江村大墓后续考古工作将如何开展?对于公众关心的种种问题,曹龙向南都记者一一作了解答。

“在白鹿原设置陵邑有助扼守交通要道”

南都:汉文帝为何选择在白鹿原建造霸陵,而不是父亲和兄长陵寝所在的咸阳原?

曹龙:归纳起来有情感、政治、个人喜好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为了妥善安排母亲薄太后的陵墓规格。汉文帝的母亲薄姬是因儿子继位为帝而贵为皇太后,但她从未做过皇后。西汉帝陵实行帝后“同茔异穴”,汉高祖和吕后已合葬在长陵,如果薄太后要入葬长陵,只能以嫔妃身份祔葬,墓葬规制将大大降低,这是汉文帝无法接受的。所以他选择放弃祖陵区另择新址,以解决母亲的丧葬礼仪问题。

其次,马永嬴老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队长)研究认为,霸陵选址在白鹿原,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在此营建陵墓,设置陵邑,可以兼顾扼守交通要道、防御东方诸侯的政治需要。除此之外,汉文帝个人的情感因素可能也会影响到霸陵的选址。

南都:如何确定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

曹龙:有四个重要的证据,首先,我们采用考古勘探、地质探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多次对相传为霸陵所在地的“凤凰嘴”进行了大范围的细致探查,没有发现任何人工开凿、修建的遗迹,未发现陵墓类遗迹;第二,江村大墓形制为有四条墓道的“亞”字形,其规格及其周边设施都是帝王级别;第三,在江村大墓、窦皇后陵外围,我们通过勘探、试掘发现了夯墙遗址,这圈围墙将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围合在一起,应为他们二者共用的外陵园,这也符合西汉帝后“同茔异穴”的葬制;最后,我们在对江村大墓外藏坑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多枚明器官印,表明这些外葬坑象征着不同的官署机构,是皇帝地下统治世界的写照。

“出土文物已被取至白鹿原考古基地修复保护”

南都:目前江村大墓的考古发掘取得了哪些进展?

曹龙:2017年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组队,对江村大墓的8座外藏坑进行了考古发掘,已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

目前,江村大墓西南区域2号发掘点的5座外藏坑已完成发掘清理工作并进行了回填。东北区域1号发掘点,有两座外藏坑已完成发掘及清理,仅剩K15的发掘工作还在继续。K15为南北向呈长条状,全长70米,目前靠近墓室的南端已发掘区域长39米、深约8米,已清理出密密麻麻的陶俑,在靠发掘区北端还发现了石磬、鎏金青铜编钟残片等乐器类文物,应该是有编磬的随葬。K15北段未发掘区域正在搭建防护棚,之后会继续发掘。

此外,2017-2018年,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我们对位于江村大墓西北1600米处的一组陶窑遗址进行了发掘;2018-2019年,为配合基本建设,我们还发掘了江村大墓西南约3900米处的23座汉墓,清理出土玉衣片2000多枚,以及伎乐俑、陶编钟、编磬等珍贵文物200余件。

根据以上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成果来看,江村大墓及其周边的遗迹,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陵区,与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等西汉帝陵形制要素相近,平面布局相似,整体规模相当,并有显而易见的发展演变轨迹。

南都:对于已出土的文物,我们如何进行保护?

曹龙:目前,江村大墓8座外藏坑、薄太后南陵3座外藏坑的出土文物都已被提取至白鹿原考古基地进行修复、保护。对于有机质文物,如木制车马、漆木器等,如果遗迹保存较好且条件允许,我们会采取切块打包的方法提取,在修复室对其进行加固、防腐、防霉处理,争取可以让它们以原本的面目在世人面前亮相;对于陶、铁、铜等质地文物,主要采取常规手段修复保护。

安保的重点也会因此重新设置

南都:江村大墓确认为霸陵,对接下来的考古工作有什么影响?

曹龙:其实我们作为考古工作者,对每个工作对象都是尊重、崇敬的,会认真完成每项工作。如今江村大墓被确认为帝陵,它的考古资料彰显的意义就不一样了,为西汉帝陵制度形成与发展演变的研究弥补了重要的一环。此外,在否定了“凤凰嘴”为汉文帝霸陵传统认识的情况下,也对田野文物安全保护有了明确指向及压力,安保的重点也会因此重新设置。

南都:江村大墓的110余座外藏坑已经发掘8座,接下来有何发掘计划?

曹龙:其实,文物在地下相对来说是一个稳定的环境。对于考古研究机构而言,发掘分为主动性发掘和抢救性发掘。前者是为了解决学术问题,后者则是因自然因素,如山体滑坡、地震等对文物安全带来威胁,或是人为因素所迫,如基建、盗掘等,必须进行“抢救”。

现在我们发掘的几座外藏坑,一是因为陵墓区域被盗扰,需要对个别坑进行抢救性发掘,另外就是为确认江村大墓的墓主寻找证据。从学术意义讲,通过现阶段对外藏坑的发掘,我们已经了解到江村大墓的内涵与意义,下一步的发掘会随着我们对西汉帝陵制度的研究、对江村大墓、窦皇后陵的研究推进,如果遇到疑难的、需要解决的学术问题,我们可能会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区域进行发掘,并不是说发掘得越多越好。

至于帝陵,就更不会发掘了。它毕竟是帝王陵墓,下面埋葬的文物是非常丰富的,受限于目前的文物保护技术,我们的工作将以保护为主。相信后世子孙会有更成熟的技术和更高明的办法,完成我们现在做不到的事。

考古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挖宝”,其实很多发掘都是被动性质的,目的还是保护。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把资料做扎实、做科学、做详尽。下一步我们能做的,更多的还是要以考古发掘的成果资料为基础,推动周边遗址本体保护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完善汉文帝霸陵保护规划的编制。更长远的,是推动霸陵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让公众有机会共享考古成果。

背景

西汉王朝自高祖刘邦到平帝刘衎,共经历了十一个皇帝。除文帝和宣帝分别葬于长安城东南的白鹿原和杜东原上外,其他九个皇帝就葬在汉长安城北的咸阳原上。

为什么霸陵和杜陵没有修在咸阳原上呢?因为文帝力求节俭,所以选择因山为陵;而宣帝当皇帝之前“周徧三辅”、“尤乐杜、鄠之间,率常在下杜”,他的父母均葬于长安城东南,所以宣帝筑陵于杜东原。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刘苗 发自陕西西安

图片来源:新华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