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居安思危 比亚迪新能源加速度的启示

科技助跑,在刀片电池、DM-i等创新技术驱动下,比亚迪乘用车一路领跑,并在11月以90121辆的终端销量,同比252.7%的增幅刷新增长纪录,重新夺回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品牌榜单一的位置。截至11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50万辆达500,922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30.7%。

居安思危 比亚迪新能源加速度的启示

DM、EV双线飘红

月内,比亚迪DM、EV销量双双突破4.3万辆,双线飘红。

中汽中心上险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乘用车PHEV销量榜单前十中,比亚迪有宋PLUS DM-i、秦PLUS DM-i、唐DM-i和汉DM等四款车型进入前五,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在DM-i的助力下,比亚迪DM车型月内共销售43984辆,同比大涨499.8%。

EV纯电动方面,在刀片电池和e平台3.0等“黑科技”的助推下,EV车型当月销售46,137辆,同比增长153.2%。比亚迪EV车型销量超过特斯拉的31,732辆,成为电动车第一品牌。具体到车型,旗舰轿车汉EV销售10021辆,继续领跑纯电动中大型轿车市场;基于e平台3.0打造的首款量产车型海豚,月内销售8809辆,成为10万级纯电动车细分领域的新“网红”。

居安思危 比亚迪新能源加速度的启示

比亚迪的加速度引起行业关注。“比亚迪秦的表现,对A级车的能源技术演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考方向。”乘联会认为,在家庭消费为主体的A级轿车市场,由于需要全场景的使用,长短途各方面都需要,而且,一般家庭的居住条件无法满足自备充电桩等刚需,对新能源车的要求也会更高。11月比亚迪秦终端零售30049辆,同比增长389.0%;其中,秦PLUS DM-i当月销售18,054辆,秦PLUS EV首次破万达10,097辆。

比亚迪技术优势突出

不止于秦,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的整体表现,在行业面临困境时优势也显得更为突出。

居安思危 比亚迪新能源加速度的启示

11月国内新能源车终端零售为37.8万辆,比亚迪新能源占比23.8%,较去年同期(15.4%)增长了9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受制于芯片供应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中国车企受到重挫。而比亚迪始终保持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长期坚持的技术阜新与积累,对市场的精准预判。

以刀片电池为例,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全系标配刀片电池,这是目前唯一通过电池测试“珠穆朗玛峰”的动力电池,不起火、不冒烟,表面温度仅为30-60℃,解决了电池自然的问题。同时,e平台3.0搭载的电池车身一体化,设计了纯电平台专属的传力路径,整车刚度提高了一倍,满足“超五星”的安全标准。

"没有安全,新能源车全面普及就无从谈起。"在2021重庆车展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指出,电池的安全不仅体现在品质上,还体现在供应链的安全保障上。他认为,动力电池如果大量使用镍、钴等稀有金属,那么当原材料无法稳定供应或未来燃油车全部被新能源车代替时,原材料的供需矛盾将不可避免。

在比亚迪的推动下,尤其是随着刀片电池的上市,市场对于磷酸铁锂电池需求量增加,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已经直逼三元锂电池装车量。

比亚迪的危机意识

刀片电池成为比亚迪新能源加速的动力引擎。比亚迪也意识到,尽管在技术上中国品牌已经实现了对合资品牌的全面超越,但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

比亚迪的应对是,优化产能加速推出搭载DM-i和基于e平台3.0的车型,优化营销网络建设提升终端零售交付。

居安思危 比亚迪新能源加速度的启示

继成都车展上市e平台3.0首款车型海豚后,又在广州车车展期间正式发布“海洋网”销售网络,同时推出全新DM-i车型驱逐舰05,随后启动了2022款宋Pro DM-i的预售。

与此同时,比亚迪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动力电池、半导体等核心零部件的产能提升计划,以确保在行业面临芯片供应短缺、原材料上涨等危机时,能持续稳定地满足市场需求。

一系列密集的产品计划与网络调整,都指向比亚迪正在为即将爆发的新能源车市蓄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2年国内乘用车销量预计为2300万辆,增长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500万,增长47%。

今年6月,王传福在出席某论坛时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新生事物,有多种路线,路线万一歪掉了,就可能会损失惨重。”在新能源赛道上,未来只有同时拥有“核心竞争力、很精准的战略、快速决策的机制”这三点的企业,最有机会存活下来。

正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推动比亚迪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在刀片电池、车载半导体、e平台3.0等“黑科技”的驱动下,比亚迪汽车在新能源大势来临之时能保持稳定地快速增长,推动了产品质量和效益再上新台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