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二最正、老八最贤、老十四最勇,都比雍正强,为何康熙不选他们

老二最正、老八最贤、老十四最勇,都比雍正强,为何康熙不选他们

清朝历经276年,出过12位皇帝,其中以雍正帝的即位最为曲折复杂。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子嗣众多,这也给皇位继承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有了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

老二最正、老八最贤、老十四最勇,都比雍正强,为何康熙不选他们

九子指的是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老十三胤祥和老十四胤禵。

其中,老二、老八、老十四被认为是皇位继承人的热门人选,因为有着各自的优势,让他们从诸多皇子中脱颖而出。

老二最正、老八最贤、老十四最勇,都比雍正强,为何康熙不选他们

胤礽最正,生母是康熙原配皇后,他的血统是皇子中最纯正的,因此刚满一岁就被立为太子。因为对孝诚仁皇后的感情,康熙一直亲自教育胤礽,想要把他打造为清朝历史上最优秀的太子。

然而,胤礽也是最惨的太子。因为太早确立了太子的身份,胤礽成了兄弟们集火的对象,有事没事都要给他下绊子。

另一方面,康熙的长寿对胤礽也是一种折磨,37年太子生活实在太痛苦了,让他精神失常,经历两立两废,最终以幽禁十多年为结局收场。

老二最正、老八最贤、老十四最勇,都比雍正强,为何康熙不选他们

老八最贤,说的是老八在朝中大臣中的风评最好,被认为是“贤王”。其实论背景,他的生母良妃在所有皇妃中出身最浅,无法给胤禩带来多少优势,但胤禩会经营,这让他笼络了很多大臣,形成了皇子中最强大的八爷党。

《雍正王朝》里有这么一个桥段,老四外出公干,他的儿子突然发病不起,太子胤礽不闻不问,而胤禩第一时间带着老九、老十去雍亲王府慰问,还给御医赏了一千两。有太子的冷漠形象作为反比,加之受到奖赏的御医也会夸八爷的好,老爸一个小举动就收获了好名声。

不过,胤禩坏就坏在名声太好了,大臣们越是对他好评,康熙对他就越是猜忌。毕竟,坐在皇位上的人还是康熙,群臣都说老八的好,将康熙至于何地?难道还得提前退休不成?

老二最正、老八最贤、老十四最勇,都比雍正强,为何康熙不选他们

老十四最勇,说的是他的军功。所有皇子里,胤禵是唯一的大将军王,掌管20万西北军。清朝王爷没有封地,正常情况下侍从护卫也只有百人,可想而知胤禵的兵权有多大了。

最开始,胤禵只是八爷党的成员,后来军功逐渐积累之后,在朝中有了支持者,才成为皇位热门人选。康熙倒是挺喜欢胤禵,经常带着他外出打猎,不过这并不代表会把皇位传给他。

在康熙的统治之下,清朝已经进入稳固繁荣时期,需要的是文治之君,而非会打仗的皇帝。

老二最正、老八最贤、老十四最勇,都比雍正强,为何康熙不选他们

和老二、老八、老十四相比,老四胤禛的优势在哪呢?答案可以涵盖为三个字——守本分。

老二被剥离太子之位时,其他皇子都忙着落井下石,只有胤禛在替他说好话,恳请康熙从轻发落二哥;老八拉拢支持者时,胤禛在埋头工作,很好地完成了康熙交待的任务,且从不拉帮结派。

这些事情并不显眼,但康熙看在眼里,慢慢地,胤禛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性格稳重、亲兄爱弟、一心为大清国”的印象,比那些忙着争太子之位的兄弟们好太多。

老二最正、老八最贤、老十四最勇,都比雍正强,为何康熙不选他们

于是乎,胤禛笑到了最后,成为清朝第五位皇帝,然后将曾经与他争位的兄弟一个个处理掉。

不仅如此,雍正深感皇位争夺的残酷,登基之初就写好了立弘历为太子的密旨,藏在群臣议事的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避免了自己的儿子们过早相残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