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是中国封建历史的最后一个王朝,很多人看惯了史料,再看些百十年前的黑白照片,便会有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欣喜之感。因为这些照片历经沧桑,完整或又残缺地保存下来,给了我们了解历史的另一个途径。遴选十多张清晰度不错的照片,看看一个世纪前的大清王朝,或许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清朝女子什么打扮,不是清宫剧里那样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般人家都是缠了小脚,穿着开襟衣服,头戴抹布,早早的把自家嫁了。乡下的街口,便会常常看到年轻女子,抱着孩子等候丈夫归来。僻静的乡下,粗茶淡饭,低矮的石头房子,平平淡淡的日子,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场景。
街口的石碾,婆媳俩在推碾磨面。可以明显的看到她俩都缠了足,这磨推得艰辛。至于缠足的起源已经难以考证,只知道它最初在宫廷中流行,北宋后期开始流行,到了清末达到鼎盛。事实上双脚被裹后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对于大户人家的女子来说本就金屋藏娇,可在穷苦女子的眼里,简直就是一种摧残。
留守在家的孩子,成了爷爷奶奶的宝贝。尽管那时候交通不便,可外出谋生的人还是非常多。为了生计,只能舍家离子,孩子让父母照看。可以说是,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吧!
推着独轮车谋生的男子,脸上写满沧桑。独轮车可以说是当时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载人驮物都非常便捷。
大户人家的女子,锦衣华服,戴着精美的头花,人也是十分端庄秀气。果真是有钱人女子气质好,一双小脚也是若隐若现。
一对清末夫妻照,干净利索,有郎才女貌之感。在封建社会,家境好的男子都会娶妻纳妾,不是为了显摆,而是延续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大业大,四世同堂在当时照片中时常会看到。
三位喝茶的男子,衣服打扮不是一般人家,喝茶也是一门艺术。越是有钱人,越是讲究喝茶的境界。无论椅子还是茶几,留到现在都是古董了。
拿着刀剑的刽子手,眼神阴鸷。对他们而言,所从事的职业非常冷门,很多人远远避之。他们或许子承父业,或许师徒相传,可最后都是孤独终老,阴气太重,心理孤僻,难以善始善终。
老北京城墙的角楼,顶部已经坍塌,远远望去已经残破不堪,一支驼队从下面经过。角楼在古城墙中地位很重要,警戒,防御都非常需要。可清政府当时财政危机,尤其是八国联军侵华后,更是无财力修缮,只能维持这个样子。
身处边疆的乡绅,正领着家人在野外练习打靶。尽管清廷对枪的管理很严格,可在穷乡僻壤,有乡绅还是能搞到手。没事的气候,出门训练一番,也可提高家人的防患于未然。毕竟当时世道险恶,刀剑不如枪防身。
八国联军侵华后,英国招募的印度瘪三正在训练。实际上,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印度兵就被编入英法联军中。印度兵多为锡克族人,身高马大,作战勇猛。八国联军时,印度兵与英军协同作战,战斗力不容小觑。可地位却远逊于英军,“大英帝国的军队绝不退缩,直到最后一个印度士兵战死”,可见他们也就是马前卒罢了!
清末新式学堂,一位留学归来的老师正在用辫子当圆规,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几何图形。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回銮后,“废科举,立新学”迫在眉睫。新政后,1300年的科举制退出历史舞台。新式学堂开始大量出现,西课开始登上讲台。这位老师不仅图画的标准,英文也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