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位后,9位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是何下场?一个比一个惨
晚清时期,阿古伯势力侵占我国新疆,为维护主权完整,晚清的钦差大臣左宗棠统率清军,收复新疆,而左宗棠也因为这件事被人们夸赞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清朝诗人杨昌俊更是作诗称赞左宗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红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并不是汉族王朝,它原本是游牧民族,在攻入中原之后,迅速的学习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从而迅速的扎根中原。
而清朝最重要的总督制度则是延续了明朝的制度,并将其彻底地继承发扬。
总督制度
在清朝朝堂之上无疑是手握重权之辈。
那么清朝灭亡,溥仪退位之后,清朝9位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又是何下场呢?
清朝总督制度下的总督,则是我们所说的封疆大吏,不同于左宗棠的收复新疆人们称赞的“封疆大吏”的称号,这里的
封疆大吏指的是职务,古代负责管辖一个省份或者数省的长官
。
在清朝,这些总督大部分都能够掌握重权,除非是那些能力不足之人,被人架空,否则,这些人在朝堂之上都是极有影响力的。
一共分有九位总督,而在清朝灭亡之后,这九位总督的结果也各不相同。
对于清朝皇室而言,东北三省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因为东北三省是清朝进入中原之处,因此也被清朝皇室当做是龙兴之地。
而东三省总督负责这个地方,因此他的地位也最为特殊,排在了
九位总督之首
。在清朝灭亡时,东北三省总督叫做
赵尔巽
,他对于清朝可谓是非常的忠诚。
尽管名义上东北三省非常的特殊,但是实际上这个地方因为清朝的禁止,只有少数部落在这里生存,关内人不允许前往东北三省,因此这个地方的经济非常落后,非常穷。在清朝后期起义军接连不断,然而东北三省因为人少,再加上穷困,因此没人在意,
赵尔巽独自在东北三省坚守,最终迫于全国压力,投降了袁世凯,被分配去修著清史稿。
而九大总督中的直隶总督张镇芳则是九位总督中名副其实的第一名,他负责的地方则是清朝的京畿地区,
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直隶总督的地位最高。而张镇芳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小人,清朝灭亡之后,清朝遗民将其当做对抗袁世凯最后的希望,然而他实质上早已归属于袁世凯门下,
袁世凯死后,他又跟随张勋参与到了清朝的复辟活动中,最终落了个囚禁监狱的下场。
假如直隶总督是九大总督中最有权势地位的,那么毫无疑问两江总督则是九大总督中的“财神爷”。
两江总督负责的地区是
江苏安徽
等地,这些地区是
清朝时期全国最繁华的地区
。而在清朝灭亡时,两江总督叫做
张勋,他是彻彻底底的皇权派,力主复辟。
为了复辟,他组建军队,而张勋为了表达自己对清朝的忠心,因此在人们通通剪辫子,告别封建的时候,张勋要求自己的军队统一长辫,因此这只军队也叫作
“辫子军”
。而张勋的所作所为无疑遭到了全国人的抵制,
最终这场复辟运动以失败告终,张勋也因此流亡海外,最后被特赦回国,在天津因病逝世。
福建浙江等地是清朝反清复明最严重的地区,而负责福建浙江地区的闽浙总督则是满族人的松寿
,同样也是毫无疑问的
保皇派
,清政府派松寿负责这个地区,不难看出对于松寿的重视以及信任。
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松寿与起义军对战,最终战死。
而相比起松寿,湖广总督瑞澄则显得对不起清政府的信任。
清政府派他到湖广地区,是为了控制局面,湖广地区民风彪悍,再加上此地湘军大多有武装,因而此地可谓是清朝末期最危险的。
而瑞澄来了之后,却彻底地引爆了湖广的起义军,这里也成为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起点。起义爆发之后,瑞澄带着自己的小妾匆忙逃跑,他最终的结局则是财产全部被没收充公,他本人也落了个病死的下场。
两广总督张鸣岐在清朝灭亡之后投靠了日本人,最终在全国人民的声讨谩骂中死去。
除此之外,剩下的几个总督下场也不好,有的对清朝复辟满含希望,最终却遗憾而亡,有的对起义军手段残忍,最终被公开处刑,有的则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做了北洋政府的总理,结果仅上任一星期就死掉。
有谁能想到,清朝这几个位高权重的总督,最终的结局都如此惨,然而这些结局却也是他们自作自受的结果。
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妄图开历史的倒车,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时代的洪流之下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