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野抱怨中野拖后腿,粟裕痛批:华野用大炮开道,中野只有手榴弹

1949年11月11日,华野在碾庄和 黄百韬 兵团激战正酣的时候,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在安徽境内的临涣集市召开各纵队领导会议,邓小平在会议上强调: 夺取 宿县 ,对配合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防止徐州之敌难逃,阻击东援的黄维兵团,都有重大意义。我们占领了宿县,就控制了徐蚌战场两侧,就有了战场,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 黄维 。

华野抱怨中野拖后腿,粟裕痛批:华野用大炮开道,中野只有手榴弹

刘伯承又在会议上下令,各纵队必须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夺取战役的胜利。11月12日,中野三纵,四纵冒着大雨行军,分别进至宿县,夹沟沿线。宿县位于徐州和 蚌埠 之间的津浦线上,是扼守南北交通的交通要地。除此之外,宿县还是当时徐州剿总的后方补给基地,囤积了大量的武器,军火,被服等军用物资。

最开始 孙元良 兵团驻扎在宿县,但是孙元良兵团奉命北上后,驻扎在宿县的国民党军部队并不多。11月15日,陈锡联率领中野三纵(此时三纵仅有1.6万人)对宿县发动进攻,城内的国民党军部队番号众多,指挥混乱,所以很快就被三纵打垮,16日凌晨,三纵占领宿县,俘虏1.2万人,缴获大批物资。

在陈锡联率部攻克宿县的同时,张国华率领豫皖苏独立旅和豫西部队攻占固镇,切断了徐州和蚌埠的联系。中野攻占宿县,对华野放心攻打黄百韬兵团,提供了有力的侧翼保障。

完成攻占宿县的任务后,中野的任务就是阻击东进的黄维兵团。黄维兵团,也就是国民党军第12兵团,这个兵团可以说是关内国军中最强大的主力兵团,下辖第18军,第14军,第十军,第85军四个军,并配属第四快速纵队(相当于解放军的特种兵纵队,装备火炮,坦克,以及大量汽车)。

华野抱怨中野拖后腿,粟裕痛批:华野用大炮开道,中野只有手榴弹

这四个军中,18军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也是陈诚系的嫡系部队,不论是人员素质,还是装备水平,在国民党军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全军的军官都毕业于黄埔军校,战斗力极其强悍。第14军,第10军,第85军也都是国军主力,战斗力十分强悍。

第12兵团刚组建的时候,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原整编11师(国民革命军18军)中将师长 胡琏 ,会担任兵团司令。但是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很严重,华中剿总司令 白崇禧 和胡琏有矛盾,不同意胡琏担任兵团司令,之后蒋介石把一心想要教书的书呆子黄维给拉了出来,让他担任第12兵团司令。

黄维毕业于黄埔一期,淞沪会战的时候曾率领18军67师和日军在罗店血战,最后四个团活下来不到一个团。抗战结束后,胡琏一直呆在武汉新制军官学校担任校长,当黄维被任命为12兵团司令后,胡琏和18军军长 杨伯涛 直接请了病假,黄维立刻表示只是过渡,几个月后司令官还是胡琏,他们这才都回来,但是内部的矛盾依然很深。

1949年11月22日,黄维兵团先头部队18军在南坪集一带和陈赓率领的中野四纵打了起来,陈赓指挥部队根据地形节节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但是激战到23夜,陈赓却率领部队撤退了,因为刘伯承在双堆集给黄维设了一个大口袋,黄维不明情况,率十几万人一头撞进了中野的口袋里。

华野抱怨中野拖后腿,粟裕痛批:华野用大炮开道,中野只有手榴弹

24日,中野各部开始对国民党军第12兵团展开包围,中野一纵,二纵,三纵,六纵迂回到黄维兵团背后的双堆集。四纵,九纵和豫皖苏独立旅向南坪集发动进攻,中野十一纵从东往西打。25日凌晨,中野二纵俘虏了一位国民党军的传令参谋,缴获了黄维向85军下达的突围命令,中野开始缩进包围圈。

黄维在被中野包围初期,显得很狼狈,各部队一片混乱,战役进行到11月27日,中原野战军将黄维兵团压缩在了双堆集东西15公里,南北四五公里的狭小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华野的部队拉过来一顿轰炸,肯定会对敌人造成很大的杀伤。但是中原野战军在挺近大别山的时候,为了过黄泛区,丢弃了全部的重武器,老兵也损失了一半,战斗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时候 杨勇 率领的杨勇一纵才三门火炮,还没有华野步兵纵队一个团的火炮多。

黄维也看到了中野武器装备差的弱点,缓过神后,立刻命令部队进行反攻,也给中野造成了混乱。之后黄维黄维部署手下的四个军,一个快速纵队缩成一团,构筑环形集团工事,以坦克,火炮,轻重机枪组织层层火力网,使解放军无法将其分割歼灭。再加上双堆集地区处于淮北平原,秋收以后,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开阔的地形很利于国民党军发挥其火力优势,解放军的冲锋部队根本就接近不了第12兵团的防线。

华野抱怨中野拖后腿,粟裕痛批:华野用大炮开道,中野只有手榴弹

1948年11月26日,黄维把兵团各师师长召集起来,要进行突围,第85军110师师长廖运周强烈要求打头阵,黄维非常高兴,赞扬了廖运周的勇气。 但黄维没有想到的是,廖运周这位黄埔五期的学弟,却是地下党员。

11月27日,廖运周率领110师轻易地穿过中野六纵防线,起义获得圆满成功。廖运周起义的时候,一直向12兵团司令部发报:“沿途畅行无阻。”黄维十分高兴,立刻让后面的部队跟进,但是等后面的部队跟上来,立刻被中野六纵一顿狂揍,损失惨重,全都被打了回来。

黄维知道110师起义的消息后,差点被气得晕过去,之后黄维把85军军长吴绍周也请到了兵团司令部,名义上是照顾,其实是监视,12兵团内部相互猜忌,互不信任。

华野抱怨中野拖后腿,粟裕痛批:华野用大炮开道,中野只有手榴弹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野由于火力不足,还是打不下去,黄维手下的几个军都是王牌部队,他们的阵地布防十分严密,火力运用也十分合理。当我军进行火力准备时,敌人就会躲在碉堡里,但是等到我军进行冲锋时,敌人碉堡里的数挺机枪就会立刻开火,封锁中野突击部队的进攻路线,给中野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为了减少伤亡,中野不得不采取土工作业的方法,一点一点地向国民党军方向挖交通壕,到达距离国民党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时候,战士们为了减少敌人的火力打击,只能卧着挖,跪着挖,而且只能在夜晚挖,动作十分缓慢。

华野抱怨中野拖后腿,粟裕痛批:华野用大炮开道,中野只有手榴弹

就这样,中野和国民党军第12兵团陷入了僵持状态,中野攻不进去,黄维兵团也突围不出来。面对这种局势,粟裕命令华野参谋长陈世榘率领三个纵队和炮兵纵队携带着大量重武器前往双堆集,支援中野。但当时华野的一些将领却开始埋怨中野,觉得中野拖了华野的后腿,影响了淮海战役的进行。

对于这种现象,粟裕进行了严肃批评:“有些同志认为中野打黄维兵团打了多少天未打下,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们有些同志忘记了:中野最先担负了外线出击的最艰苦的任务,我们同志忘记了人家的装备,人家的情况。在消耗方面来说,我们打 杜聿明 ,打手榴弹很少。中野打黄维兵团,打了很多手榴弹,每门炮只打几发炮弹。而我们打杜聿明,几乎用炮火推平村庄,一个村子打几千颗炮弹和成千成万斤炸药。中野一个纵队只有一两万人,而我们华野每个纵队至少有两万人。敌18军比5军强,不弱于74师,而10军、14军、85军也都不弱,以中野那样的装备,消灭最强的敌人,是不容易的事情。人家发挥了我军作战的长处,我们应该向人家虚心学习。”

为了弥补火力不足的弱点,中野可以说把什么办法都想尽了,中野还用汽油桶大规模的制造“没良心炮”,这种大型的炸药包被发射出去后,能把国民党军的一个碉堡炸得粉碎。中野鏖战多日,也损失惨重,但是邓小平下令: 只要歼灭了南线敌军主力,中野拼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也可以取得全中国的胜利,这种代价是值得的。

12月6日,陈世榘率领的华野三个步兵纵队和炮兵部队开始加入战斗,华野特种兵纵队的大炮投入战场后,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大王庄,尖古堆等要地纷纷被攻克。在攻打尖古堆时,华野集中上百门大炮进行猛轰,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把黄维兵团都给打懵了。

华野抱怨中野拖后腿,粟裕痛批:华野用大炮开道,中野只有手榴弹

之后中野,华野的步兵联合起来将18军54团,18军特务营,工兵营等部全部消灭。尖古堆的攻克,使得12兵团司令部,炮兵阵地,以及大量的军事物资全部暴露在解放军的打击下,12兵团司令黄维,18军军长杨伯涛,第十军军长覃道善,第85军军长吴绍周等将领被俘,但是12兵团副司令胡琏却开着一辆坦克冲出了中野,华野的包围圈,最后被前来增援的李延年兵团救起。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古早故事”,其中有更多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