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的另类脸谱:若不是此人保持中立,吴佩孚本可以化解倒戈危机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二百八十七):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北洋十三年的秋天,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奉双方数十万人马在北方大地鏖战正酣,是十月十五日,张作霖拍发给卢永祥的密电:“彼方内部将有反戈之举。”四天后,冯收到直系军阀前线指挥部拍发的急电,其中有“大局转危为安在斯一举”,认为直军将战败,倒戈的时机已经到来,殊不知此时吴佩孚亲临火线督战,嫡系第三师有死无退,复克九门口奉军阵地,只要此时冯军出击,将奉军赶回关外志在必得。然而冯军却是后队转为前队,回师京畿,沿途割断电线,断绝电报,以一昼夜急行军七十公里的速度,悄无声息地潜回京师。当曹锟得到消息时急问旁人子玉何在,参与临阵倒戈的孙岳已经亲自上门当说客。

历史的另类脸谱:若不是此人保持中立,吴佩孚本可以化解倒戈危机

其后,作为曹锟一手提拔的直系军阀骨干,孙岳答应保证曹锟的安全,以及会给吴佩孚一个体面的下台说法。结果是吴佩孚被解除直鲁豫巡阅使之职以及第三师师长,改任为青海垦务督办,曹锟只能一边盖印,一边叹息着:“我实在太对不起子玉了。”对于直奉战争中这次倒戈危机,吴佩孚积极调兵遣将应对。先是亲率嫡系人马七千余人回救京师,接着通电各省直系军阀增援。因为吴佩孚一直以来的威望所在,而且前线战况未明,湖北督军萧耀南、江苏督军齐燮元以及福建督军孙传芳等人纷纷通电声援,就连巴蜀之地的川系军阀如刘存厚等人也摇旗助威,紧接着湖北、江苏、福建、安徽等省相继派出两师四旅人马,分由津浦和京汉两路北上增援吴佩孚。

历史的另类脸谱:若不是此人保持中立,吴佩孚本可以化解倒戈危机

但是,援军开拔之时,直军在榆关前线终因军心不稳全线崩溃,仅榆关和秦皇岛就被缴获枪支三万余支,困守天津的吴佩孚也在优势冯军的围攻下接连丢掉杨村和北仓阵地,前来增援的山东援军,鲁军旅长潘鸿钧被俘。然而只要扛到援军开抵,收拢残部的吴军尚有一战之力,只要吴佩孚能够控制住津浦线。河南、江苏以及东南各省的直系军阀必可连成一片,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也就可以化解这次倒戈危机。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则是时任山东督军郑士琦的态度,此人若保持中立不予借道,困守天津的吴佩孚也就钻进了一条死胡同。

历史的另类脸谱:若不是此人保持中立,吴佩孚本可以化解倒戈危机

最终,是年十一月一日,郑士琦不仅宣布保持中立,而且挥师进驻沧州和马厂沿线,截断了吴佩孚的退路。此外还炸毁了津浦线的韩庄铁路,以阻止江浙联军通过,吴佩孚翘首以盼的援军再无希望,绝境反击的愿景也化为泡影。对于吴佩孚这样的性情中人来说,自然想不明白关键时刻郑士琦为何会站在奉系军阀一边,虽然郑士琦是皖系军阀,但吴佩孚一直待其不薄,皖系军阀战败失势后仍然让其执掌一方地盘,要知道前任田中玉坐上山东督军之位,那是因其是曹锟的把兄弟。郑士琦的下场也令人大跌眼镜,张作霖在奉军入关后安排张宗昌继任山东督军将其挤走,允诺的安徽督军,还未到任就没了下文,做了墙头草反而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