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孩子不耐烦时,请不要忘了这句话

01

有妈妈说,每次看到儿子做事磨磨蹭蹭时,都能感觉到心里的怒火,在慢慢“蹿”出来。

对孩子不耐烦时,请不要忘了这句话

很多次,看到小小鱼在我面前哭闹,我心里也会涌起怒气,就好像看到小时候大哭的那个自己。

我不喜欢这种感受,心里想让他赶紧停下。

对孩子不耐烦时,请不要忘了这句话

我这样的情绪,是出于关心孩子的睡眠时间不够,还是因为我自己很反感时间的浪费呢?

对孩子不耐烦时,请不要忘了这句话

02

对孩子不耐烦时,请不要忘了这句话

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常常在三种状态下变化,即父母、孩童以及成人。

父母自我状态:是由父母或父母型人物的行为内化而来的,是一大堆装在脑子里生命早期获得的经验;

包括“必须”、“应该”,父母自我状态是“权威的”“教诲的”。

孩童自我状态:常常是情绪化的、冲动的,自发的,凭感觉做事。

成人自我状态:是“有逻辑”、“理智的”,所做的决定建立在数据的收集和客观分析之上,不受“父母状态”和“孩童状态”的干扰。

对孩子不耐烦时,请不要忘了这句话

让自己尽量保持着成人自我状态,理性的处理这些问题。

当然,也不是说孩童自我状态就一定是不好的。

因为孩童更懂孩子的需求,也愿意更直接、更感性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

所以,对孩子不耐烦时,一定要看看自己的自我状态。

对孩子不耐烦时,请不要忘了这句话

03

对孩子不耐烦时,请不要忘了这句话

最后,妈妈还是气冲冲地折回了,什么也没说,拉着孩子就走。

孩子就坐地上想买,就一直耗在那里。

对孩子不耐烦时,请不要忘了这句话

如果已经明确告知了孩子为什么,而他却想着用这样的方式,让父母屈服的话。

可以选择拒绝,但可以站在不远的地方,看着他。

对孩子不耐烦时,请不要忘了这句话

可孩子的感受会很不一样,一种是被忽视的需求和情绪,一种是被尊重的沟通。

而父母自己的感受也会不同,一种是气呼呼地责备,而另一种是平和地养育。

对孩子不耐烦时,请不要忘了这句话

04

对孩子不耐烦时,请不要忘了这句话

而孩子大一些,就会催着:“怎么总是这么慢啊!”

带着责备的语气。

对孩子不耐烦时,请不要忘了这句话

在作家张文亮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里,父母会感受到孩子跟这只小小的蜗牛如此相似。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是不是觉得就好像看到磨蹭的孩子时,自己也是这样的心态。

看到孩子学东西慢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么着急。

对孩子不耐烦的时候,也想拉他,扯他,甚至想踢他。

而忘记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看。

请一定记得,对孩子感到不耐烦的时候,要耐心一点。

缤纷家庭教育

分享科学的儿童教育知识,传递专业家长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致力于做专业的家庭教育平台、爸妈掌中的教育手册。让您成为卓越父母,让你家孩子未来缤纷多彩!

公众号

*本微信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