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谈谈“扳指儿”的贵贱等级

每天了解古玩知识

当关外的雄浑之风吹入中原之后,也变得温婉柔和了许多。扳指儿昔日的威武气息也得到汉文化的驯化,经历几代清帝之后又回归秦汉时期之轨而归于精巧文雅。而将此风推向极致的当以好大喜功著称的清高宗乾隆爷了。

到乾隆时期“扳指儿”巳彻底的洗尽了风尘而成为王公贵族们辗转把玩的爱物,所以无论是在质料和做工上,均达成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玉石、翡翠、玛瑙、珊瑚、水晶以及金、银、象牙、珐琅等,再在上面饰以花草、山水、人物和诗词等,此时的极尽奢华的扳指儿巳承受不起那拉弓张弦之力而退去护具的实用性,那乾隆爷的御用扳指儿更是如此。故宫博物院的郭福祥说的好:“御用就不是实用,御用品乃为用来赏玩。”

谈谈“扳指儿”的贵贱等级

乾隆御用扳指儿

笔者翻阅了一些资料,可以说从博物馆到拍卖场以及地摊儿,它们的价值从六位数到两三位数,那差别之大不禁使人要问:这扳指儿尔以何贵又尔以何优?

第一,御用之物何以言贵

通常情况下清朝皇帝对扳指儿佩戴的要求是极严的,无论从工艺还是材质同时由清宫造办处,依皇帝意愿和喜好做出上用纹样,呈递御览确认、修改后方可制作,且御用扳指儿上常有御题诗、诗意画和专用纹饰的雕刻,所以这类扳指儿一定是当时技艺最高超工匠的倾心之作,而且这类扳指儿数量有限。如“乾隆年制”、“乾隆常玩”、“嘉庆御玩”、“三希堂”等等。

谈谈“扳指儿”的贵贱等级

第二,各级官员、附属国进贡的扳指儿

在清宫《热河信贴档》里有许多这类记载,从乾隆四十一年到乾隆五十九年,朝野上下就因乾隆爷对扳指儿的酷爱,各地督抚和将军等封疆大吏都陆续进呈象牙、珐琅、皮钉儿花、墨玉和水晶等各类材质的扳指儿。这类扳指儿的珍贵程度比御用扳指儿略低一等。

谈谈“扳指儿”的贵贱等级

第三,这“扳指儿”中的“探花”

这“扳指儿”中的第三名当属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皇室宗亲中自己定制,这类扳指儿之上往往刻有宗室本人的私印。他们赏赐家奴和下属以及馈赠亲友的也在其列,因帝王体制的森严哪怕是亲王也不可逾制,所以一般这类扳指儿之上极少有题诗和刻画,工艺和材质也不可擅越御用之物。故这类扳指儿的价值自然也就略逊一筹。

谈谈“扳指儿”的贵贱等级

第四,材质中的“黄玉”

这类扳指儿是因为这“黄”字与“皇”谐音,黄玉的玉质极为优良,开采量较稀少,所以做出的扳指儿也就稀罕许多,根据物以稀为贵的原理它们的价值自然也就位列上等了。

谈谈“扳指儿”的贵贱等级

第五,为碧玉、汉玉和墨玉制作的“扳指儿”

这三种玉所制扳指儿约分列于第五、六、七位。碧玉扳指儿因其色泽的美艳,所以能常激起人们的好古幽情,甚得文人雅士们的喜爱;汉玉扳指儿里面的老坑汉玉非常油滑,常有带皮、纹路和血丝等独特效果,所以也很受人们的欢迎;墨玉的材质因其较为少见,常见使用戗金工艺来予以突出,具有深沉大气之感并有黄金走线的贵胄风格,这种扳指儿也少见。

第六,掐丝珐琅扳指儿数老八、水晶扳指儿位老九

珐琅工艺源远流长,到清代宫中珐琅器多为大型陈设品,这种珐琅扳指儿在进贡的外省督抚中有见;南海各国进贡的水晶扳指儿,因其工艺的复杂又因其固有的脆弱性,使得它们就失去了真正的使用机会,传世品少,它们经受不住岁月沧桑的“浩劫”。

第七,因补瑕疵而作的金包玉数老十、瓷扳指儿为十

金包玉的价值点主要在于多有镂空金和刻花金等工艺特点,材质也算得上等,故列于第十,这类常见于民间的定制品;排列于十一位的瓷扳指儿并不是它们的贵重度,而在于瓷扳指儿烧制的不易,如上有刻花、题诗就显稀少了,如若是官窑中按传统工艺纹样制作的瓷扳指儿,那它的艺术性也就是非常高的。

第八,数十二位的是犀角、象牙制作的数十三、第十四位的为驼骨

犀角材质制作的扳指儿较符合清代骑射的传统,因犀角的硬度、韧度高、手感好、光感强烈,且它还具有自洁的功能,所以这类扳指儿受到清代各阶层的喜爱;象牙扳指儿使用率在各阶层都较高,较普及;驼骨扳指儿一般为蒙古人的习俗,也有蒙古贵族和满清开国功臣使用过的为后裔所收藏,具有一定的史料意义。

谈谈“扳指儿”的贵贱等级

小结

作为赏玩物的小小扳指儿,个头虽小却集合了很多的信息,它们也是一种满汉文化约凝聚和融和,是一种尚武精神向士大夫情结的转变,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以笔者的理解将它们的“尊卑贵贱”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这等级的划分也是个的看法和划分,供爱好者们参考或一笑。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尊重作者原创。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时,欢迎广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创好文章。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请另取标题,以免读者误会。如使用本刊标题,必须注明“转自公众号:四海博缘收藏平台”。谢谢合作!

谈谈“扳指儿”的贵贱等级

继续阅读